六年级下册夸咱家乡习俗美解读及任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六下册第一单元
    夸咱家乡习俗美解读及任务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见中华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这些课文虽然体裁不同,但都充满着浓浓的民俗风情,向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习作“家乡的风俗"紧密结合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是从阅读走向表达的有序提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要求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阅读中,感受多样的民俗文化,在文学艺术的世界中,感受课文蕴含的情感,感悟中华文化的底蕴丰厚,在阅读中习得习作的方法。
    本单元的课程内容都是典型的文学作品,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的范畴,所选课文和诗歌都是用文学的方式来反映传统节日的生活意义和文化内涵,把传统节日融入在一个个有趣的生活细节中。所以,我们要设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生动的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内化,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
    二、创设情境
    我们刚刚过完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孩子们非常乐于分享民风民俗活动带来的欢乐。结合本单元课文从节日、美食、地方戏曲以及关于传统习俗的古诗诵读,创设生动活泼的单元大情境——“夸咱家乡风俗美"。
    三、目标定位
    1.认记35个字,会读写38个词语。
    2.学会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及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学习并积累关于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
    5.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能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抓住重点来写。
    四、任务构建
    在单元大情境中,设置了五大情境任务,在任务统领下,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学习资源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以达成任务的学习目标。
    主题 任务 教材内容 主要活动 课时
    夸咱们家乡的风俗 任务一:一起聊春节 《北京的春节》 活动1:理清顺序明习俗 活动2:详略分明品民俗 活动3:京味语言知民俗 活动4:咱们一起聊民俗 2课时
    任务二:家乡的传统美食展 《腊八粥》 护N年:明1J活动1:梳理思踏,辨明详略 活动2:想象馋样,品味语言 活动3:仿照样子写传统美食 2课时
    任务三:家乡戏曲解说秀 《藏戏》 活动1:了 解藏戏特,学习详略得当、穿插 习俗的方
法 活动2:介绍家多戏曲 活动3:学唱个川剧片段、练一个基本功 2课时
    任务五:家乡习俗分享会 《习作:介绍一种风俗或亲历的民族活动》 活动1:课前了解习俗及来历 活动2:明确写法,拟定提纲 活动3:结合范例,明确写法 活动4:编成班级民俗集 2课时
    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创设情境,开启任务:(出示图片)我农村老家,过年时家家户户就用一口很大的锅,把整个大肥猪猪头煮熟,头朝上端端正正地摆在大盆子里端出来,焚香供祖宗才能切开。你们过春节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离乡千里远,别是一乡风",本单元我们以“夸咱家乡风俗美”为主题,当我们家乡的宣传员,把我们的家乡风俗、美食、文化介绍给更多的朋友,好吗?
    任务一:一起聊春节
    《北京的春节》教学活动中,首先利用预习单理清顺序,分清主次,接着品京味语言,再抓住腊八粥,腊月23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个日子写法进行对比,总结出从不同方面细致描写、风俗来历、全景式描写三种方法,最后聊家乡春节民俗美。
    任务二:家乡传统美食展
    创设情境引入作家沈从文故乡湘西的《腊八粥》;接着自读课文梳理等粥喝粥,辨明详略及好处;想象馋样,品味细腻描写;再聚焦第一段人们对腊八粥的喜欢,食材、香味等不同角度写美食的方法,介绍家乡传统美食。
    任务三:家乡戏曲解说秀
    《藏戏》是独具特的艺术样式。我们可以怎么向别人分享地方戏曲呢?根据导读提示自主学习了解藏戏特,学习详略得当、穿插习俗的方法。然后拟思维导图,从不同角度、详略得当介绍家乡戏曲;还可以学唱(做)一个川剧片段或者基本功,录视频发班级、朋友圈。
    任务四:传统习俗诗朗诵
    课前读熟《古诗三首》,能知道诗歌大体意思。通过以下小活动学习古诗三首:猜测诗名,知晓节日;自主学习,感知诗意;讲述习俗故事,体会情感;收集习俗古诗词开展诵读活动。
    任务五:家乡习俗分享会
    习作《家乡的风俗》课前了解习俗及来历填写预习单,明确写法:从不同角度介绍民俗,抓住重点突出特点;写亲身经历的民俗活动,穿插来历,重点描写现场情况和自身感受。结合范例,明确写法。写好后,修改分享,编成班级民俗作品集,举办“家乡习俗分享会"。
    围绕“夸咱家乡风俗美”主题,五个任务活动从不同角度欣赏品味了语言,聚焦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观察了民风民俗,通过练笔、习作记录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思考。
    一起聊春节
    ——《北京的春节》任务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习俗娓娓道来,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的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在详细部分采用全景式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尝试有详有略地分享家乡习俗,表现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开启任务
    师:亲爱的孩子们!春节是中国人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北京的春节》,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
去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老北京春节温馨美好的场景,在最后的家乡习俗分享会中能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美。
    二、任务驱动 ,感悟习俗 
    活动1:理清顺序明习俗
    1.小组分享,预习单
    师:同学们课前填写了预习单,先在小组分享自己的预习单。
    2.全班分享,理顺序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借助表格在全班交流,完整地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预习单
    顺序 时间 活动 详略
关于春节的文章
    时间顺序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详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大人备年货 略
    腊月二十二 祭灶王、吃糖 详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略
    除夕 吃团圆饭、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守岁 详
    初一 拜年、逛庙会 详
    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略
    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详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略
    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 2:详略分明品民俗 
    (一)详写部分品民俗
    师:从表格中发现,老舍在长达23天的春节里,有的日子写得详细,有的写得简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出春节中作者写得最热闹,最喜庆,最详细的段落。
    预设:除夕、元宵节、腊八节......
    举一:
    1. 重点朗读除夕、元宵两个片段,思考:作者分别写了什么习俗?重点写什么?有怎样的民俗特点的?做简单批注。
    除夕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2.讨论交流:
    预设:(除夕)
    (1)重点写除夕“真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