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散文五四时期散文发展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五四”无疑是一个大分水岭,它以气贯长虹之势将文学的各种形式变革改造,也使历经千年的各种文体勃发出新的生机。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在“五四”时期的成就毫不逊,它成功地完成了由古代向现代的形态转变,出现了鲁迅、周作人、冰心、俞平伯、丰子恺、梁遇春、陈西滢、林语堂、郁达夫等散文大师,一时间云蒸霞蔚,涌现出大批堪称经典的散文作品,时人曾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曾朴认为“新文学成就第一是小品文字,含讽刺的,分析心理的,写自然的,往往着墨不多,而余韵曲包”。鲁迅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朱自清的评价则更为全面细致:“‘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
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也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屈,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3}从种种可见,无论是旧式文人曾朴还是新文学大家鲁迅、朱自清都认为散文的成就要超过人们更倾向于关注的小说、诗歌和戏剧,认为其兼容并包,不仅形态各异,且各尽其妙。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虽然散文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但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与小说、戏剧和诗歌相比,散文的成就出现得较晚,这一点也早已在“五四”作家以及后来的文学评论者中达成了共识。周作人说“新文学中白话散文的成功比较容易,却也比较迟,原来都是事实”。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指出:“回顾新文学各类作品的发展,新诗起步最早,成熟反较迟;散文诞生较迟,可成熟得最早。……可散文一进入成长期即陆续出现一流的作品了。”也就是说在“五四”时期,散文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怪圈,相对于其他文体,它出现较迟,但是这种迟缓非但没有影响它的发展进程,恰恰相反,它的成就要高于其他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