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
出题角度:特定形象(意象)解读、诗歌意境鉴赏、情感主旨提炼、表达技巧分析、语言文字推敲
一、特定形象解读类
角度1:人物形象
【基本格式】确定形象中心词(身份)——基本特点(经历、性格等)——形象意义
例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高人逸士形象。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时还要结合诗句分析)
例2 (2010  福建卷)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
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角度2:事物形象————寻物的特点,物与人的契合点(多用象征托物言志
【基本格式】说明形象的伤感的诗词具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即作者借这一形象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阐明的道理等,或是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
例1 (2008安徽卷)     
小孤山   [宋]   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小孤山是长江之中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地
(要点一:进一步说明这一形象),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要点二:揭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时代内涵)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
【基本格式】
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格式阐释】
1.一定要结合诗中的意象,在忠实于原诗的前提下,展开联想与想像,描绘成图景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在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时,注意准确地把准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如:自然清新、清旷冲淡、雄浑壮阔、苍凉萧瑟等等。
3.从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意境的术语: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博大高远,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寂幽僻,凄清冷落,寥落萧条
例1 (2008 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解答:诗的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要点一:结合“落晖”“嫩竹”“红莲”“烟火”等意象,展开想象,描绘图景;这样一幅恬静美好的景象(要点二:对这个图景做一个简要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