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题目很长,是一句话。
“闻”,是听说的意思,“左迁”,就是贬官降职李白写的古诗。古人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贬官降职就叫左迁。
“龙标”,是个古地名,在今天的湖南省境内。“遥有此寄”,说的是在远方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是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这个地方之后写下的,那么李白在诗里说了些什么呢?这首诗前两句讲的是:杨花飘零落尽,杜鹃鸟在悲啼,听说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去了,那里地处偏远,要经过五溪。
“子规”,就是杜鹃鸟,古人认为这种鸟的叫声很悲惨。
“龙标”在题目里是地名,但是在这句诗里指的是王昌龄本人。古人有用官职或者当官的地点称呼别人的习惯,王昌龄被贬官做了龙标尉
“五溪”,是五条溪流的总称,那一带环境恶劣,非常偏僻。
后两句讲的是,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能随风到达夜郎之西。“愁心”,指的是忧愁之心,在这里指的是李白对王昌龄的担忧与思念。王昌龄要去的龙标相邻,“夜郎西”指的就是王昌龄的落脚点。“夜郎”,是个地名,读完一遍之后,我们不难感受到李白对好朋友王昌龄的关心和牵挂。
王昌龄跟李白算是同龄人,他自小家境贫寒,靠耕田种地养活自己,然而贫穷并不能阻挡王昌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反而令他更加发愤图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现状。唐朝的读书人想要出头主要有两条路,要么参加科举考试,要么就是自己在社会上想办法人推荐、人给工作机会。
王昌龄一开始选择了后者,他离家远游,走走停停,最后一路奔向西北到了塞外。在那里,
他看到了祖国边疆的大好风光,也看到了镇守边关的战士们的疾苦。王昌龄写下了许多关于边塞的不朽诗篇,《出塞》就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远游边关虽然增长了见识,但是并没有帮助王昌龄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想投身军营建功立业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王昌龄只好返回家乡,闭门读书考科举终于,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王昌龄如愿以偿考中了进士,步入官场。虽然考场得意,但是王昌龄得到的工作却不怎么样,区区一个九品官,可以说是当时非常小的官职了,根本没有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王昌龄不甘心啊,于是决定再考一次。王昌龄在考场上的能力还真不是吹的,他又考中了。可是讽刺的是,这回得到的工作比原来那个官还小,简直没处说理啊,王昌龄也只能认命了。
就是这么一个小官,王昌龄也没当安稳,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再遭到贬官降职,最后干脆被挤兑到龙标那个鬼地方去了。虽然工作不顺心,好在王昌龄有一班好朋友。大家经常在一起研究写诗做文章,日子也就没那么辛苦,这些朋友里就包括孟浩然。孟浩然是王昌龄的铁哥们儿,还是李白非常崇拜的老大哥。于是李白和王昌龄成为了好朋友。王昌龄有难,李白就写下了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字字句句都是真情实感。
诗的开头,李白写了当时的环境,“杨花落尽子规啼”。花也落了,鸟叫声听起来还挺悲惨,这一看就没好事。下一句他接着写了,“闻道龙标过五溪”,听说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去了,那里地处偏远环境恶劣,还要经过凶险的五溪。在这两句诗里,李白并没有直接说自己得到消息之后有多着急,而是通过描写环境的凄凉来衬托他内心的不安和悲痛。好朋友要到那样一个鬼地方去,怎能不替他捏一把汗。
可是再着急也没有用啊,隔着干山万水,李白既不能陪伴在朋友身边,也无法当面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牵挂。李白想到了天上的月亮,诗的后两句,李白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虽然分隔两地,但是我们共有同一轮月亮,就把我的关心和牵挂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希望它乘着风一直追随你,直到平安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李白这个人可真是浪漫啊,他把月亮想象成一位使者,能帮助自己传达对朋友的友情。而对于王昌龄来说,在这种孤单无助的时候,还有李白这样一位真心牵挂自己的朋友,也是一种幸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患难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