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对“细节”理论的几点基本认识(最新)
汪中求先生在《对细节理论的新思考》一文中言明: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着重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并对细节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我在此姑且认同他的所谓理论观点和体系。通过阅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我感觉合订本的两本书,在内容上,从第一本到第二本是由感性到理性、由思想到方法递进和深入,从管理学角度也算是自成体系。结合阅读,谈几点个人对“细节”理论的基本认识和体会。
认识一:细节具有时代性
这是一个细节取胜的年代,有人甚至把当下的时代称为“细节时代”。的确,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科技高度发达、生产生活精细化水平的提高,个人与集体要想有所成就,都离不开细节,细节之中往往潜藏着巨大的机会。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时代,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强调细节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改变重大轻小、重概念轻数据的传统观念以及改造社会的浮躁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重视和追求细节已成为社会的需求。对于作为社会的细胞--人而言,细节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工作、学习态度,行为方式,做人理念,注重细节是一个优秀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具备这样的素质的人
汪中求才能创造出出的业绩,由此,能否把握细节并予以关注就成了一个人的素质体现与能力体现。对于细节给予必要重视的人,必定是有着敬业精神与较强责任心的人;反之,对细节马马虎虎,不以为然的人,是不可能在竞争中具有优势的。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做重视细节特别是生活细节的人,处理好这方面问题,并注重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能利用的身边资源,在细节中发现新思路,开辟新的领域,充分表现出个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认识二:细节是一种品格追求
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一句话,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见微知著”也是这个道理。
反过来,不是人人都能够注重细节。我们生活的周边,不乏“差不多”先生,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由于细节的忽略,在我们身边发生过多少次事故,尝试过多少次失败。然而,到现在为止又有多少人醒悟过来,真正开始重视细节呢?古人说“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我认为要
让注重细节成为一种习惯和品格,离不开细节的积累,重视细节就是对生活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这自然是一种可贵的品格。联系工作实际,在我们具体工作就是一连串的细节。这些细节包括写好一份材料、做好一个方案、接好一次电话、开好一个会议等等,它时效强、标准高、要求严。做好这些细微、琐碎的工作,就能保证全局工作规范、协调运转,做不好就会造成差错,贻误工作。正像作者在书中写的那样:“大量的工作都是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这些事务做好了,做成了,并不是什么成就,一旦做不好,做坏了,就使其他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连累,甚至把一件大事弄垮了。” 这就提醒我们注重细节,执著地把手头的小事做到完美的境界,理应成为我们的一种崇高追求。
认识三:细节塑造形象
生活细节向来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俗话有曰:“细微之处见端倪。”说的就是很多事情都可以从生活细节中看出个究竟,出个所以然。生活细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和处世为人原则,基本上相当于个人的 “名片”,是一种标志和形象,是认识、了解一个人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所以,注重个人生活细节,保持好的细节习惯,是让自己表现得更出,更能得到别人认可的一大关键,将对个人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帮助,甚至是必
不可少的。作为政法战线一员,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趋势,我们要注重培养好的生活细节习惯,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各方面的竞争与挑战,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工作中,一是要解决认识问题。作者在书中也讲到,对细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了解不够,是不可能做好细节的。要注意克服主观上不愿意、不屑于的思想。不论是不愿意做还是不屑于做细节工作的人都是做不好本职工作的。所以,强调细节工作的重要性,就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提倡爱岗敬业,善做过细的工作。正如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说的一句名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二是要解决工作作风问题。做好细节,需要严谨的作风,需要务实的作风。有的人先天具备细心、细致的素质,这对工作很有利,有的人先天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和磨练,细致扎实做好每件事。三是要解决工作质量问题。要把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永远的目标追求,以让众满意为根本,工作上要细上加细,严上加严,做好每一个环节,还要有适度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工作层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