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答案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花
(唐)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一,二两句写出 “山花”怎样的特点?
(2)“借花喻人”是这首诗一大特,请就此作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来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试从中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
(1)诗中的“玄鬓”指的是________,“南冠”指的是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词的下片主要是用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的?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②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鞅(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②霰(xiàn现):小雪粒。
(1)诗中用“野外”、“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
(2)有人说,陶渊明的诗歌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请结合这首诗和他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2)三、四句运用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心情。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液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双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诗歌首联中的“压”字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赏析这个字的妙处。
(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花
(唐)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一,二两句写出 “山花”怎样的特点?
(2)“借花喻人”是这首诗一大特,请就此作赏析。
10.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做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句中的“压”字把敌军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从视觉入手,再从听觉来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D.这首诗“黑”“金”“紫”“红”等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11.古诗词鉴赏。阅读《饮酒(其五)》,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说说“此中有真意”中“真意”的含义。
(2)本诗中诗人的精神追求与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表现的颇为相似,请结合他们这两首作品说说其相似点。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如梦令赏析)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是李白青年时期所作,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他对故乡的之情。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
B. 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绘景物,富有变化。
C.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宛如图画。
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无奈伤感的思乡之叹,让人深感悲凉。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明卿:作者的好友。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离愁之沉重的字“________”,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这里的“烟波与风雨”指的是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破阵子”是本词的, 词的作者辛弃疾是派的代表作家。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18.诗歌鉴赏
有寄
[宋]苏轼
为向东坡①传语,人在玉堂②深处。
别后③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④春雨。
(注)①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②玉堂:指翰林院,专门起草皇帝诏书的机构。写作此词时苏轼在翰林院任职。③别后:指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开黄州。④一犁:形容春雨的深度。
(1)根据你所积累的词的知识推断,这首词的“词牌名”应是()
A.浣溪沙
B.如梦令
C.相见欢
D.采桑子
(2)你吟诵“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时,会把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诗中的哪个词语相照应?
(2)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①临村路傍②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③。
(注释)①迥(jiǒng):远。②傍:靠近。③销:通“消”,融化。
(1)诗歌第一句中的“白玉条”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请描述。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1)彩艳丽,开得旺盛。
(2)借无名分却因自身艳丽引来众人仰慕的山花,比喻有真才实学但不张扬的人。表达了作者对具有不炫耀,注重蕴积品性的人赞美之情。
2. (1)行;春
(2)①“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②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
“渐欲”、“才能”富于动态,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
③“争”字生动地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乱”“迷”二字则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
【解析】【分析】(1) 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2)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