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
·学术
摘要:《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浓缩了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一生,写尽了世间的悲苦,描摹了时局的动荡,有儿女情长之痛,有流离失所之悲,
也有国破山河碎之戚。关键词:《声声慢》愁情孤独之愁
离乡之愁
国破之愁
中图分类号:G633.3;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21)04-0078-02
DOI:10.13525/jki.bclt.202104027作者简介:孟磊(1979—),山东兰陵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教育教学。
2021年4月语文教学通讯
Apr.,2021第1146卷
第4期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ol.1146No.4
孟磊
(滨州市第一中学,
山东滨州256600)
——
—李清照《声声慢》“愁”字所蕴情感赏析谁人能解千古愁
◆教材研读
李清照的《声声慢》堪称是写“愁”的经典之作,历来为人所称道。《声声慢》以细腻、真实的笔触,在秋天的所见、所闻、所伤、所感中写出了孤独愁苦、沦落天涯、国破家亡的愁绪。全词以行云流水的情脉诉说着女词人动荡不安的心境,风格凝练庄重,凄苦哀凉,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正如梁启超所评:“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一、孤独之愁,
爱情之悲李清照一生经历了两次婚姻,
最终都以“伤心”告终。第一次婚姻是她18岁时嫁给了著名的金石收藏家赵明诚。然而,甜蜜的爱情最终败给了残酷的现实,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期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叛乱,让李清照伤心欲绝的是,在大难来临之际,赵明诚选择了弃城而逃,更为不幸的是,后来赵明诚在赴任湖州的途中不幸逝世。
李清照的第一段婚姻结束得十分突然,从此她开始独自生活。后来李清照在客居南方期间又遇到了心术不正的爱情骗子张汝舟,他觊觎李清照收藏的古玩字画,对李清照呵护备至,李清照在人生最孤独的时期嫁给了张汝舟,此后,张汝舟露出了丑恶的嘴脸,他见李清照的古玩字画所剩无几,就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李清照几经周折,最终与张汝舟断绝了婚姻关系。从此,李清照又开始了她人生的苦旅。
而《声声慢》这首词,正是李清照在经历了两次婚姻之后,
内心受到严重创伤,孤苦伶仃,人至暮年所写的一首词,其中的愁绪承载着她一生的颠沛流离,
怎能不愁情满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作的开篇以叠字的形式呈现,
既有凄凄惨惨、反复吟唱的哀婉之调,也有反反复复、浅吟低唱的诉说之情。在这个凄凉哀婉的秋天,李清照神情恍惚地苦苦寻,可呈现在她眼前的却只是冷冷清清的情景,这使她顿生凄凄凉凉、悲悲惨惨之情。词作的开篇令人拍案叫绝,使读者倍感与众不同,女词人李清照一连用了七组叠词,这样的写作方式在词作填造上绝无仅有,而且宋词是用来演唱的,李清照将极高的音乐造诣与文学造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文字形象地勾勒出了富有节奏感的一曲愁歌,使读者在观字赏文的同时,真切地聆听到了词人内心的倾诉,感受到了词句承载的凄凉与哀愁。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词人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而此时的天气却是时寒时暖,最难让人安静休息。仔细品味这十个字,可知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安静的其实并不是乍暖还寒的天气,而是词人心中有太多的愁苦,眼中有太多的凄凉,所以难以安安稳稳地休
78
息。人生的起伏跌宕,半生的命运颠沛,使得孤苦伶仃的李清照感受到了无尽的沧桑与愁怨。
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在李清照的心中留下了伤痛的烙印,她没有收获幸福与爱情,只能在暮年之时独自一人面对艰难的生活与动荡的世事。李清照的愁,是挥不去的情愁,是抹不掉的爱恨,是难以愈合的伤痛。
二、离乡之愁,家庭之碎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李清照早年的作品,或描写自然风光,或再现闺中生活,或抒写相思别离,字里行间透露着生活无忧的轻松感。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清新雅丽,婉约精致,情感细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李清照44岁时,金兵大举南侵,“靖康之变”终结了北宋王朝。在这之后,北方的形势日趋紧张,李清照不得不离家南下,一路颠沛流离,金石文物也散落难寻。这一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大多哀婉凄凉,表达了离家思乡之苦。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喝下三杯两盏淡酒,也难以抵御天气的寒冷。正所谓“酒入愁肠愁更愁”,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温暖词人那颗冰冷的心!“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行行大雁从秋日的天空中飞过,一声声哀婉的啼叫使人感到无限的惆怅,词人抬头仰望天上那些跨越万水千山的大雁,不禁联想到了自己坎坷的身世和不幸的遭遇,自己不正像一只漂泊迁徙、居无定所的大雁吗?想到这里,李清照忽然觉得,眼前飞过的大雁似乎就是旧日曾为自己飞信传书的大雁。而今日的自己天涯孤旅,客居他乡,人之暮年,愁云惨淡,这又进一步勾起了她对故土家园,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叶落归根”之说,青年时期可以云游四方,壮怀激烈,暮年将至,两鬓斑白之际,故乡就成为一个人最深切的牵挂,最遥远的思念。此时的李清照却恰恰相反,在最需要归乡的年龄却被迫选择了流离他乡,天涯羁旅,其愁苦之情由此更加深重。词人在一个接一个引动愁绪的事物中,将自己的愁绪不断推向深处。正如赵嘏《寒塘》所云:“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三、国破之愁,山河之亡
《声声慢》在意境上的高超之处在于,它不仅表达了词人个人的离愁别绪,同时表达出了当时无数流离
失所的人们心中共同的愁绪——
—亡国之恨。李清照经历了逃亡迁徙,经受了漂泊颠簸,切身感受到了动荡的时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李清照后期的词作是苦难战争的见证,是她亡国之痛、爱国之情的真实表达。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可是回忆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展现在词人眼前的是满地的黄花落叶,这些秋日里的黄花落叶同自己一样憔悴不堪,面对这样衰败的景象,身处困境中的词人不禁发出了慨叹:“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呢?时间与岁月,过往与现实,在冲击和折磨着词人的内心,此时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不禁涌上词人的心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时间的煎熬中,好不容易挨到了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又敲打在宽大而泛黄的梧桐树叶上,
雨滴树叶的声音,更撩拨起词人心中堆积的愁绪,一声声,一叶叶,让这个孤独的黄昏显得更加凄凉不堪。“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真正的哀伤是无法言说、难以表述的,词人心中的愁绪是难以衡量、无法形容的,同为婉约词高手的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李清照以“愁”写“愁”,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进而将全词推向高潮,将亡国之恨推向巅峰。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李清照的一腔愁绪之下,掩藏着她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虽为一介女子,但李清照的词却大气包容,词风简练,无矫揉造作,无粉饰雕琢,用朴素真挚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真实情感。沈祖棻《宋词赏析》曾云,李清照的《声声慢》“由于心中有无限痛楚抑郁之情”“非刻意求工,故反而自然深切动人”。
《声声慢》以97个字浓缩了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一生,写尽了世间的悲苦,描摹了时政的动荡,有儿女情长之痛,有流离失所之悲,有国破山河碎之戚,感情饱满真挚,行文洗练自然,无怪乎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教学《声声慢》,师生可以共同感受其中载不动的“愁”,一起品味经典,致敬永恒。
参考文献:
如梦令赏析[1]黄香.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赏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9).
[2]严文婧.论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愁情[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编辑:李小叶)
79
2021.4·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