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情系苍生 不负重托
作者:朱军 戴红
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4年第1期
    文/ 朱军 戴红
    2002年,继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之后,57岁的韩启德成为九三学社中央新一届领导人。有人说,他的出任刷新了人们对以往民主党派负责人总是皓首苍颜、步履蹒跚的记忆;2006年,继李四光、周培源、钱学森、朱光亚、周光召之后,61岁的韩启德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被誉为“从赤脚医生磨砺出的科协新掌门”;2012年,韩启德再次连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成为新时期唯一一位连任三届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
    严格训练的起步人生情系
    1945年7月,韩启德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19岁负笈东洋留学,在神户商学院攻读经济学,学成回国后在国民政府部门就职。母亲年轻时摆脱封建家庭束缚,投身社会,从蚕桑学校毕后,在农村组织农家种桑养蚕,发展地方经济。父亲刚直好强、母亲聪慧仁爱的品德,在他血脉中融汇交织在一起。
    1962年,韩启德以第一志愿被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录取。这是一所有着众多医学泰斗的知名学府。韩启德在这里受到让他终身受益的严格基础训练。
    解剖学郑思竞教授的“绝活”就是能立刻辨认出人体的每一块骨头。韩启德以郑思竞教授为楷模,激励自己在学习中苦练基本功。记得第一次写生理学实验报告,老师将批改后的实验报告发下来,着实让韩启德吓一跳,密密麻麻的红笔字已超过用蓝墨水写的原文,从实验结果的叙述到逻辑推理的方法,从报告的格式到词汇的运用,直到错别字都一一被老师纠正了过来。为写一份实验报告已经花了四五个小时,因为被批得“体无完肤”,还得花上两三个小时订正。这种逻辑思维和论文写作的极为严格的训练,对韩启德以后的科学研究有深远影响。十年后,韩启德在北京医科大学进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时,把这种严谨的学风运用到教学中,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同样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韩启德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勤恳努力,品学兼优。他一丝不苟地自律甚至到了“苦行僧”的地步。“”开始后,医学院无法进行正常教学,韩启德这一时期认真研读了马列主义的许多原著。这不仅使他的政治理论素养、思辨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培养了良好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