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寓言和神话故事:塞翁失马:比喻事物的祸与福都是具有性的,即: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甚至是惧怕、反感。
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唇亡齿寒:比喻双方休戚相关,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古典作品名句: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物换星移:比喻时间的变化。
众的口语和谚语:颠三倒四:形容次序错乱,没有条理。
趁热打铁: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
从整体上可以说,成语是用文言文的形式来表达的,是古代汉语在现代语言中的遗留现象,古代汉语特有的语音现象、文字现象、词义现象、语法现象,都可以在成语中到它们的影子。因此,了解这些现象,不仅对于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而且对于加深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理解,都是极有帮助的。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并借此熟悉掌握一部分成语。
我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分析:语音现象、文字现象、词义现象、语法现象。
  1.古音通假
  古音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语言现象。当成语中出现通假字时,毫无疑义应该按本字的意义去理解,而绝不能按通假字字面的意义去理解。如:
  博闻强:识,通“志”,记住。 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拨乱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反,通“返”,回复的意思。
兵秣马: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厉,通“砺”,磨的意思。
再接再:“接”指交战;厉同砺,磨快。原指公鸡相斗,每次斗前都要把嘴磨利。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日西山:薄,通“迫”,接近、迫近的意思。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
志不移:发誓立志,决不改变。矢,通“誓”,发誓的意思。
口否认:矢同誓,立誓,指完全不承认。
  一三叹: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倡,通“唱”,歌唱的意思。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 (一唱百和一唱一和)
  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实。华,通“花”,开花的意思。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腹中空空的人。
  秀外中:外貌清秀,内心聪明。惠,通“慧”,聪明的意思。
  流言语:蜚,通“飞”,无根据的意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蜚短流长)
图穷匕:(见同现)图:;穷:尽;见:,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受益浅:指意识或形态方面有很大的收获。匪:通“非”,不是。
十寒:(暴同曝)晒。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战国·《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词义演变
一个词,它在古代基本的常用意义,我们称之为古义,后来词义不断的引申、发展、变化,产生了新义。而成语中有部分词保留了古义。
  1.1词义扩大。如:
体:古义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后来词义范围扩大,指整个身体。
投地:是说头和四肢这身体的五个部分都接触地面。比喻敬佩到极点
响:古义回声,今义词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声响。
云集应:象云一样地集中,象回声一样的反应。比喻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或支持。
:古义指脸上表现的神情、气,即脸。今义词义扩大,泛指所有的颜。
俱厉:“”,就是指脸,保留古义。说话时声音和脸都很严厉。
  1.2词义缩小。如:
臭:古义指气味,包括香气和难闻的气味。后来词义范围缩小,专指难闻的气味,即今天所说的臭气。
未干: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无声无: 比喻没有名声,,或不产生影响。
宫:古代房屋的通称。
除道:指打扫房屋和道路,准备迎接贵宾的到来,并不是指打扫宫殿和道路。现在的“宫”一般专指帝王的宫殿了。
金:古义泛指金属,今义专指黄金。
固若汤:“金”就是指金属造的城墙,而不能理解为黄金造的城墙。形容城池坚固。
丈夫:古义泛指男子,今义范围缩小,专指女性的配偶。
巾帼丈夫:指有男子汉气概的女子。这里的“丈夫”用的是古义,指男子。
  1.3词义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移动到另一个范围,这种现象更是大量存在于成语中。如: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马看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现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走马”,使马奔跑。
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痛哭流: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
木:古义树,今义木头。
求鱼:爬到树上去抓鱼,比喻方向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木”,指的是树,不是木头。
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相接:意思是车轴相撞,刀剑相碰。指作战时近距离厮杀。后来也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锐的斗争。
汤:古义热水,今义指以汁水为主的一种副食品,如鸡蛋汤、菜汤之类。
蹈火:比喻意:,的行为。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努力向前冲。般用来表示决心和愿望。
固若金: 形容城池和阵地非常坚固。出自《·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城门失火,殃及鱼: 比喻没有直接联系的事物之间,也可能存在着某种间接的联系,如果一方出现了问题,另一方也可能遭受祸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
亡:古义逃跑,今义死亡。牢:古义关牲畜的圈,今义关押犯人的牢房。
羊补: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逐:古义是追赶,今义是驱逐、赶走。
夸父日:夸父追赶太阳,而不是赶走太阳。
去:古义离开某地,今义到某地去。
楼空:比喻故地重游时的感慨。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偷:古义苟且,不严肃,敷衍、只顾眼前;今义指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即偷窃。
苟且古的反义词是什么生:意思不是偷偷地活着,而是只顾眼前,得过且过,马马虎虎地活着。
快:古义高兴、舒畅、痛快,今义常用义是速度高,与慢相对。
拍手称: 拍掌叫好。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速:古义除了速度快以外,还有一个意思是招致;今义就是速度快。
之客:没有约请而自己到来的人,这里的“速”就是由招致引申而来的邀请的意思。
烈士:古义指志向远大的英雄,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建:在古汉语中是倾倒的意思。
高屋瓴:是将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
刊:在古汉语中是削除的意思。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之论:形容不能改动的言论。
戚与共:(休:喜悦)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与“(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利害一致)”相同。
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汉·《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1.4感情彩变化。如:
乖:古义乖张、不顺,今义主要指听话、顺从,贬义变褒义。
命蹇: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时,指时运,时机;乖,不顺利;蹇,困苦、不顺利。
风流:古义象风一样;
风流倜傥:由象风一样引申为有才学而不拘礼法。一般形容有才情、潇洒不凡的人。
现代义是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一般含有贬义。
可怜:古义可爱;今义是怜悯和值得怜悯的意思,带有贬义。
楚楚可怜:“楚楚”,植物众生的样子,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危:古义端正,引申为正直,是褒义词;而今义是危险,是个贬义词,从褒义变贬义。
言正:指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言逆耳:意为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这几个“危”都保留古义的褒义。
  1.5程度轻重的变化。如:
诛:古义是责备、谴责;今义词义加重,引申为惩罚,再引申为杀死,如诛杀。
笔伐: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古义轻,今义重。
黄泉:意为心怀遗憾离开人间。这里的“恨”指遗憾。
怨:古义仇恨,今义埋怨。古义重,今义轻。
报德: 怨:仇恨;德:。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成语出处:《·》:“以怨报德,不仁。”
3.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属于语法范畴,但是,当一个词活用为另一类词,它的词性改变了,同时它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词义,所以词类活用又与词汇现象密切相关。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也大量遗留在成语中。当成语中的  某个词保留着词类活用现象,我们就不能按这个词原来的常用的意义去理解,而应该按活用后的意思去理解,这种活用后产生的词义在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很少用,因此也不妨看作一种古词义。细加分析,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几种主要情况在成语中几乎都存在。
  2.1名词的活用
  2.1.1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中,一般名词都可以作状语,这是古代汉语名词的基本语法功能之一,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词类活用。如:
  咽:象狼一样吞,象虎一样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狼、虎: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比: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鳞、栉: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解: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土、瓦: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貌: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花、月: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  掣: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风、电:名词用作状语,掣,一闪而过。 
异:事物、景象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日、月:名词用作状语,表时间。 
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风、露:名词用作状语,表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