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杜甫一生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这些诗歌是时代风云和诗人生活的真实记录,多角度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被人们誉为“诗史”它们也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强烈的现实性。杜甫的诗的思想内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登岳阳楼 杜甫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的一生是逐步走向民众,走向社会底层的一生。特殊的生活道路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使杜甫终生关注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在诗歌中抒写他们的不幸表达他们的愿望。安史之乱前,他就有揭露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兵车行》,指控唐王朝的穷兵黩武。诗从咸阳桥边悲痛欲绝的送行场面开篇,展示不义战争给人民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图景。接着,安排了行人倾诉服役的苦况。这首诗现实意义很强,描写上现实与一般相结合,开辟了新题乐府现实主义道路。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同情人民苦难的诗歌具有更为深广的思想内容。这时他随同难民一起流亡,耳闻目睹了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集中揭露了叛乱带给国家和人民的灾难,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叛乱、保卫国家和平统一的愿望。“三吏”“三别”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安史之乱后,战争仍连年不断。严峻的社会矛盾,加上多年的漂泊,出了“盗贼本王臣”(《有感五首》其三)的真理,达到了那个时代思想高度。因此,他对人民的同情心也更强烈了。
2.忧国悯时,表现深挚地爱国感情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急剧衰落,判军长驱直入,战火烧遍中原,王朝一度摇摇欲坠,因此,关注国家命运成了杜甫诗歌中非常突出的内容。当他身陷长安沦为判军俘虏,听到陈陶战败消息时,写了《悲陈陶》以天地同悲的气氛抒写内心的悲痛。当他目睹长安陷落、国破城荒景象时,写下《春望》。诗人在写景中抒发感慨,把爱国与伤时之情紧密交织在一起。当诗人流寓梓州时,忽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写成他“生平第一块诗”《闻官兵收河南河北》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之情。杜甫的爱国诗歌,多直接抒写战事以寄寓家国之痛,但有时还通过描写山水来抒发感世忧时怀抱。如《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等。
3.揭露统制阶级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恨感情
杜甫爱国爱民,同时憎恨祸国殃民的统治者,揭露他们的荒淫腐朽如《丽人行》。全诗以精工细笔描绘三月杨氏妹春游的情景。全
诗“无一刺激语,描摹处语语刺激;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剥削制度,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安史之乱中诗人写了“三吏”、“三别”深刻揭露了官吏抓丁拉夫的暴行。《释闷》对代宗的昏庸进行了讽刺,发出了感叹。杜甫诗歌中对统治者荒淫腐朽生活的揭露和对人民生活苦难的同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种深刻的揭露和大胆的批判,加深了杜甫诗的现实主义深广度,提高了诗的社会意
义。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深情厚意
杜甫诗歌创作的题材领域非常广阔,除表现重大社会主题的作品外,也有表现现实生活的一思一事之作。他的一些思怀至亲和友人的诗,把个人命运与时代国家命运密却联系起来,写得十分深挚。如他陷落长安时所写的《月夜》是一首思念远方妻子的诗。李白是杜甫的好友,李白流放夜郎,引起他强烈的悲愤与深切的怀念,诗人连续写了《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等诗篇。写景咏物的诗,也渗透者深厚的爱国之请如《望岳》、《登高》、《春夜喜雨》等。
总之,杜甫诗歌及其丰富,前人评为“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是很确切的。当然,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也有时代与阶级局限,他的爱国思想往往与忠君思想联系在一起,他同情人民,也只是从儒家民本思想出发,目的还是巩固封建统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