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同步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坼(chè):分裂。乾坤:指日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伤,不禁心生感慨。
B.颔联由喜悦之心观赏洞庭湖,描绘了它分断吴楚、吐纳日月之景,气象极其恢宏。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结合全诗,请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登楼抒怀,首联既写出了登楼时的喜悦又饱含伤时伤世的感慨。
B.颔联借错觉与想象描绘洞庭湖,写出了洞庭湖壮阔神奇的恢宏气象。
C.颈联借助议论写出了诗人此时生活上凄苦、精神上孤独的艰难处境。
D.尾联虚实结合,比照国家时局和自身孤苦从而写出诗人的精神痛苦。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彩”,试从“以我观物”角度对诗歌抒情特加以赏析,并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诗,比较两首诗在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的不同。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杜甫                                     李白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本诗又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时所作。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的不同。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千里,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杜甫十分重视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秋水》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7.《泊岳阳楼下》与《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8.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开头写诗人之前听说洞庭盛名,然而到如今才能实现登楼观赏的愿望。
B.杜诗颈联以一“无”一“有”,点明诗人没有亲朋音信,孤舟漂泊的凄苦处境。
C.李诗首联写诗人远眺所见,高耸入云的岳阳楼和浩瀚开阔的洞庭湖一览无余。
D.李诗颔联写了雁儿高飞带走愁苦,远处山峰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9.李杜两诗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诗境和风格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②《梁甫吟》:古乐府中的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0.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上述两首诗歌的一书是(   
A.《乐府歌辞》    B.《格律诗萃》    C.《诗余汇编》    D.《古风拾贝》
1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表面流露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实则抒发了暮年才实现
目睹名湖愿望的感伤。
B.后诗首联领起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C.后诗颔联上句从时间维度驰骋遐思,下句从空间维度开拓视野,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
D.两首诗都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境壮阔,寄意深远,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2.请根据《登岳阳楼》鉴赏范例,分析杜甫在《登楼》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例】《登岳阳楼》抒发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伤心之情。
首联“昔闻”“今上”两相对照,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
颔联一“坼”一“浮”,写出洞庭烟波浩渺,其大既分裂吴楚,又包罗乾坤,境界顿开;
颈联一“无”一“有”,写出作者身世飘零,前途迷茫,唯有孤舟与之相伴,更增强其孤独之感;
尾联直抒胸臆,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文后各题。
菩萨蛮(其二)
韦 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3.词中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14.词中“人”“江南”“老”“还乡”诸语反复出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5.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不见
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登岳阳楼 杜甫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知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②世人:统治集团中的人。③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这首诗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杜甫对他有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请加以赏析。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三堂东湖作
韦 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影动新桥横蝃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注】①蝃蝀(dì dōng):彩虹。②鵁鶄(jiāo jīng):池鹭。
(1)诗歌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台 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1)不难看出,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但诗中第三句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对于这首诗,诗论家大多以为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曲江【注】二首(其二)
杜 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修整,池水澄明,花卉环列。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奏章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1)这首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境况?请简要概括。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情景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塑造了一个自信的子路形象,他在述志时,设想
自己治理的国家内忧外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征善于设喻劝谏,他用水与船的关系来比喻君民关系,从而劝谏唐太宗要保持高度谨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