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大家想必并不陌生,一提到杜甫,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这个词,并且觉得这个词用来形容杜甫真的是恰到好处。但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之前也从来是稀里糊涂的,今天要想写一首的鉴赏,又碰到了这个词,我觉得我不能再绕过去了,就去查了一下,网上的解释集中如下:
"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进雕赋表》评扬雄、枚皋辞赋的词语,后人以之指杜诗的风格特。
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杜诗提要》)
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1)沉郁是指杜甫诗中情感的深沉蕴藉。杜甫的诗歌中,鲜有个人的小情小爱,并不是说他没有个人情感,而是他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合在了一起,使得他情感更为深厚。
2)顿挫是指杜甫诗歌韵律的抑扬顿挫,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登岳阳楼 杜甫
首先是韵律的抑扬顿挫。《春望》中,首联上联“破”、“在”,“春”、“深”,平仄相对,读起来声声金石,有极强的顿挫之感。全诗以“en”为韵尾,读来如同人的呜咽,光从音调上就能感受到那种悲凉的情感。
其次是情感表达的含蓄曲折。 我分析了一下,沉郁顿挫这个词是从杜甫诗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谈的,沉郁指诗的内容思想,顿挫指诗的艺术形式。现以我正读的《登岳阳楼》为例来谈一下。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先这首诗的思想非常深沉丰富。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已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他出蜀一路漂泊到湖南,登上了耳闻已久的岳阳楼,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洞庭湖,本来应该是欣喜与激动,但杜甫却立刻想到了国家的现状与亲人的萧条,再联想到自己年老多病孤独无助,他禁不住泪落满襟。这首诗里杜甫抒发的感情复杂沉重,而个人的悲愁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诗中的感情是沉郁的。
杜甫对国家民族的真挚的热爱,是充溢于他的许多诗篇中,当他年轻时,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醇。当他奔波干禄于长安,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潜藏无限悲辛酸苦日子的时候,他依然“回首叫虞舜”。当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与家人音信不通,家人生死未知,自己被叛军囚禁在长安,春日潜行于曲江,看到“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绿,忍不住吞声而哭。当他九死一生千辛万苦逃脱出来后,看到“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的中兴之象时,又“喜心翻倒极,呜咽订司沾巾”了。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一时半会举不完。以后有时间再列举。
再者杜甫表达感情的方式也大都有起伏,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带拐点的折线。如本首诗,一开始写实现了多年的愿望登楼了,也看到洞庭湖名不虚传,但杜老马上就想到这么美丽的山
河让那些军阀们,让那些外部野心部落给搞得满目疮痍,一下子又悲从中来,又想到现在关北依然战火不熄,怎不叫人担忧。
上面说的这个抒情脉络的起伏,就是顿挫的表现之一。另外,顿挫还表现在杜老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如果把情感比作一条河流,那么那些手法就如许多的湾岸,河中的许多小洲小渚。如《登岳阳楼》中杜老用吴楚因洞庭而有了明确的分界,天地因洞庭而有了依托,用夸张手法极写洞庭的广阔无垠,写大唐山河的壮丽雄浑。写自己思念亲人呢,又用没有书信来表达,写自己穷迫潦倒,又用有孤舟来表现,一无一有对比之间,无限悲凉溢于笔端。个人的不幸,再加上关山之北战火的虚写,时空一下子扩展,仿佛站在太空悲情地俯视苍茫大地,尽见无尽伤心地,怎不老泪纵横?
我近来读了一些杜甫的诗,心中的敬意与日俱增,对沉郁顿挫有了一点小体会,只限于才力,不能尽抒己怀,实为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