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图片
赏读提示
图片
1.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57岁,当时他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
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不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2.赏析点拨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渲染气氛。
颔联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漂流湖湘,以舟为
登岳阳楼 杜甫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图片
图片
习题训练
图片
1.情景默写。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杜甫《登岳阳楼》中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4)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抒发了实现夙愿后的极喜之情。
B.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写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
C.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表现了诗人此刻的落寞情景,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诗人心中的“孤危感”。
D.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答案颈联写诗人的穷困苦境,意境从宽阔转入狭窄:亲朋隔绝,无一消息,既“老”且“病”,漂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写诗人凭栏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禁老泪纵横。自己的孤寂与辽阔雄壮的洞庭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