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之《登岳阳楼》文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都在最后设置“古诗词诵读”内容,旨在拓展、丰富学生古诗词诵读的面,掌握古诗词诵读的基本方式。结合近年高考侧重考查古诗比较阅读,本节课着力于拓展古诗词诵读面,增加课堂诵读古诗的量,进行文阅读、比较阅读。侧重诵读、粗读(非精读),注重学考结合,任务驱动,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习目标
1. 诵读、粗读古诗,理解大致诗意,能有效完成检测题。
2.进行比较阅读分类训练。
三、学习方法
1.自主诵读,读中理解诗意。
2. 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当堂检测。
四、学习课时:一课时(40分钟)
五、学习过程
(一)学情调研,导入新课。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笼中与林中画眉鸟的叫声,表现了诗人挣脱羁绊、向往和追求自由的情感。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写自己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诗人闲散淡泊的形象。
大家初读真题,觉得今年的诗歌赏鉴题难吗?难的原因有哪些?(比较阅读、题目读
不懂、诗歌中有个别字句读不懂,……)
那我们的解决办法有哪些?讲认为简单的同学分享方法,老师再作补充(从高一开始
就要大量诵读古诗词,在诵读中提高鉴赏能力,特别需要进行文阅读、比较阅读,掌握
比较阅读的方法技巧)
(二)自主诵读《登岳阳楼》
借助注释与解读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B. 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C. 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 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3.此诗感情丰富饱满,请具体分析。
(三)同题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登岳阳楼 杜甫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本诗又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时所作。
1.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登临岳阳楼后所见到的景,并流露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两首诗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这时正遇大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义,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因此全诗流露了一片喜悦之情。豪情逸志,溢于言表。而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既老且病,生活窘困,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加上国家动荡不安,处境沉浮,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与身世凄凉之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登岳阳楼》一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
2.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杜甫《登岳阳楼》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诗境不同:李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杜诗沉郁悲壮。
风格不同:杜诗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沉郁顿挫;李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豪放飘逸。
(四)同一诗人类似作品的比较阅读。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①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③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④。
(注)①北极:北极星,喻指北方的朝廷。②西山寇盗:吐蕃。③后主:指蜀汉的刘禅。④梁甫吟: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吟之歌。
(2)《登岳阳楼》与《登楼》均为杜甫登临诗的代表作,分别简析二者是如何由所望之景生发内心感怀的。
(①《登岳阳楼》一诗中,吴楚一联为所望之景,岳阳楼的壮观、洞庭湖的浩荡得到强化,从而反衬出老病之人的孤独、渺小,引发诗人面对雄奇的胜景和壮阔的时代却无所作为的伤感情绪(或:忧国忧民的伤感情绪)。②《登楼》一诗中,锦江一联为所望之景,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来表现季节变换和人世沧桑。面对花开似锦的春,却又生活在万方多难的现实中,从而引发作者伤心又无奈的感怀。)
(五)课内外诗歌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2019年全国卷3)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 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调分外和谐。
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答: B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答: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六、课外作业
自主诵读杜甫的《客至》,完成下面的问题。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1. 诗以“客至”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结合全诗对此概括说明。
2.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颈联重笔浓墨,着意描画延客的情景;尾联请邻翁共饮的细节把延客的气氛推向高潮。
2. 前两联虚写客至,后两联实写待客。“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两句虚写客至,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客人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两句实写客至,作者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实写待客就餐、频频劝饮的场面,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七、教学反思
1. “诵读”(不是精读)就是大声、反复读,培养阅读古诗词的语感,能结合标题、注释、意象、关键词句,加上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意。
2.诵读的效果怎样,需要用问题来检测。每一个环节,都有任务驱动,做到当堂检测,确保诵读真实有效。
3.学习环节由易到难,先是结合课本内容便能轻松完成,后面可能题目都不容易读懂。有梯度。
4.紧扣高考,运用高考真题,学考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