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毕业,到河南省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后调至河南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工作,并兼任《小学教师培训》杂志教育学、心理学版面的责任编辑。1993年初,由于先生调入南京工作,我带上自己的简历来到南京。当时金陵中学分管德育的杨祖恒校长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快为我安排了试讲,试讲后学校决定录用我。
一、在“三无”的情况下,形成独特的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记得第一天上班,学校让我去领一本名叫《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书。我当时特别期待,认为有教材了,按照教材给学生上课就行了,但取回来之后却发现是青少年心理知识读本,根本不是教材。学校安排我给高一的学生上每周一节的心理课,一无教学大纲、二无教学计划、三无教材,我一筹莫展。情急之下,我决定从两个维度入手来确定高一心理课程的内容:哪些心理学的知识是高中生应该知道的?学生有哪些实际的诉求?通过对这两个维度的调
查研究,我构建了校本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会适应新环境。我校是一所省重点中学,考入我校的学生大多是原来初中里的佼佼者,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赞誉。上高中后,原来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现在可能只有几十名,原来是班干部的,现在成了成长历程“普通百姓”,一些同学处在压抑、苦闷之中。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帮助他们学会适应新的环境。
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学生正处于“第二自我发现期”,他们渴望了解自我、发现自我。结合学生的这一特征,向他们介绍了解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征,并学会做气质的评价及塑造良好的性格,还提供有关量表与测试。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差异,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出了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地塑造自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