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过夏天制冰有关的诗句
    宋代王安石《南吕一枝花》词:“一番荷芰生池沼,风泛清香。销得炎天暑,更宜冰雪相兼。”
    每当炎热的夏天来临,就会听到人们呼喊着:“给我点冰!”一块晶莹透亮、口味绝佳的冰块可以使酷热中人们消暑解渴。那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制作冰块的吗?今天我们就走进夏天,了解一下古人制冰吧!
有关夏天的诗    一到夏天,街头巷尾就开始叫卖冰。早在唐朝,就出现了从地窖取出的冬藏“百果汁”。到了北宋初期,饮冰之风盛行。还有很多宫廷也都爱吃冷饮。《武林旧事》记载:北宋末年,南宋初期,皇帝和后妃们“尽用青瓷大盆,盆中盛水十余担,以小缸二十余个,内养红鱼数尾,以盐水灌入缸内,盐水结冰,坚厚可食,谓之冰盆。……”《东京梦华录》中说:“每至伏日,市井皆卖冰食之。”到了南宋,已有用现代方法制造的冰块了。元代王祯在《农书》卷二《麦为之长》一节中,就详细叙述了把麦子碾成麦粒后放进大瓮或大钵中,上面盖上棉被并密封,然后埋入地窖中保存,过段时间就能取出来用于做麦饭或酿酒。他介绍了用发酵原理制作的保存面团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保存食品,又可以做馒头,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大创造。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描绘了乡村男女老少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生动情景。
    在这首诗里,诗人先写劳动场面,后写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最后一句“也傍桑阴学种瓜”,巧妙地反映了在学种瓜之前,农村少年学着大人种瓜的过程,既是种瓜,又是育人,言简意深,情趣盎然。北宋杨万里《小池》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小诗将小池和周围的美景写得那么和谐、宁静,犹如一幅画。这样优美的诗句,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是写不出来的。
    《诗经·豳风·七月》有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这里“凿冰”是指采集冰块;“纳”即贮藏;“凌阴”指冰窖。《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冰玉,以待凝而凌之。”这段话意思是说,冰窖里贮藏的是冰,它要靠寒冷来冻结,等凝结了以后再取出来用。说明人们在夏天使用冰块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