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姜夔咏梅词的清雅特点
论姜夔咏梅词的清雅特点
摘要
姜夔是南宋风雅词派的典型代表,其词作的整体风格被后人总结为“清空”、“骚雅”,这种风格尤其在其咏梅词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姜夔词现存八十四首,其中吟咏梅花或者意象中含梅花的的多达二十八首,约占其词总数的四分之一。其咏梅词的清雅特点主要表现在三点:一、词作情感清高娴雅;二、词作意境清新典雅;三、艺术表现手法清奇幽雅。
关键字:姜夔;咏梅词;清雅;
On Jiang Kui Poem’s Clear and Elegant of Poems on
Plum Blossom
Abstract
Jiang Kui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clear and elegant style of poetry,his overall ci style is summarized as "clear""elegant" by later generations. This style particularly reflected in his chant plum poem.Jiang Kui depositedeighty-fourpoems on plum blossom which chant plum or images contain plum up to twenty-eight,approximately composes a quarter of the total number of his poems.The clear and elegant characteristic of his poems on plum blossom shows on three respects:the noble feeling、the clear prospect and the elegant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of the poems.
Key Words:Jiang Kui;Poems on plum blossom; Clear and elegant
引言 (1)
一、词作情感清高娴雅 (1)
(一)以梅自喻现清雅 (1)
(二)相思之情寄清雅 (2)
(三)君子之交蕴清雅 (3)
二、词作意境清新典雅 (3)
(一)清中含雅 (4)
(二)雅中蕴清 (5)
三、艺术手法清奇幽雅 (6)
(一)搥字用典见清雅 (6)
(二)写梅不现梅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引言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又字石帚,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自幼丧母,在父亲举进士后,随宦于汉阳,往来二十余载。在父亲去世后,他寄居在已出嫁的家,后来为了生计往来于江淮一带。姜夔少时才华出众,不仅能诗善赋,对音乐、文论、书法也颇有研究。他能吹奏萧和笛,更擅长古琴,还能配合词作自创曲谱,他的《白石道人歌曲》是南宋唯一流传下来的带有曲谱的音乐著作。姜夔在游走江淮时,认识了诗人萧德藻,萧德藻赏识他的才华,带他结识当时的一流文士并将侄女许配给他,在他的事业上和生活上给予许多帮助。但姜夔为人清高,虽生活贫苦,却对于好友的赠物买官辞谢不受。正是由于这种清高的人格,他的词作也凸显出一种清雅的格调。尤其是他的咏物词,84首词,咏物词有20多首。咏吟的主要对象有荷花、柳树、梅花,其中咏吟梅花的词占了大部分,可见姜夔对于梅花有一种独特的感情,不仅是他人格的比附,更是他感情的寄托。清,意味着清高、清空、正气;而雅,则是雅正、尚雅。清、雅二字是其咏梅词的特点,更是他一生所追求的无上境界。
一、词作情感清高娴雅
沈祥龙说过:“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中,斯寄托遥深,
非沾沾焉咏一物矣。”[1]姜夔的咏梅词能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必然不是偶然的,只因其品性最与梅相似。他性格孤僻,常于难眠之夜外出,可从他的咏梅词看出他所咏写的梅多为月下之梅。多咏梅除了与个人性格际遇有关外,还有对相思之情的诸多寄托,更有与昔日旧友共赏梅之回忆。
(一)以梅自喻现清雅
姜夔的一生并不顺畅,幼时因其父任湖北汉阳知县,往来汉阳二十余年。其父去世后,寄居于家,二十多岁后,为谋生机,奔走于江淮一带。从小的往来奔波与寄人篱下是他形成了孤高冷僻的性格,正是这种个性,使得他不同于一
般的布衣游士,骨子里都有着一种孤高,不像有些江湖诗人用诗歌乞取金钱。他始终保持高尚情操,初心不改。纵使家遇大火,一无所有,也不会屈节求得官禄,如同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所折腰。但他也因而生活困顿,这种困顿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就是一种幽冷的格调,由此他的咏梅之词便带有他的清高惆怅之情。如《卜算子》(吏部梅花八咏),是其晚年之作,友人一个个离去,自身困屦潦倒,悲凉心境可想而知,这一连八首咏梅词正是他清凉心事的写照。既有“万股西湖寂寞春,惆怅谁能赋”的寂寥落寞,又有“惆怅西村一坞春,开遍无
人赏”的怀才不遇;既有“行过西泠有一枝”的孤高俊逸,又有“梅雪相兼不见花”高洁玲珑。无怪乎人们赠他“晋宋雅士”的雅谥。繆钺也称:“姜白石所以独借梅与荷以发抒而不借旁的花……梅花凌冰雪而独开,其格最劲,与自己性情相合。”[2]梅不仅仅是他咏吟的对象,感情的寄托,更是他孤高人格的自我归类。
(二)相思之情寄清雅
除了借梅花抒己怀以外,姜夔的梅花更多的时候寄托的是对恋人的相思之情。据夏承焘先生考证:“白石客合肥尝屡屡来往,……两次离别皆在梅花时候,一为初春,其一疑在冬。故集中咏梅之词亦如其咏柳,多与此情事有关。”[3]如《一萼红》(古城阴)、《夜行船》(略彴横溪人不度)、《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月下笛》(与客携壶)《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这几首显然是离愁相思之作。尤其是《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既有离别,必然相思。而这离别相思,皆是由眼前之梅引起。忆起昔日几度携手赏梅,而今梦中都无踪迹可觅,没有恋人的梦仿似醒时,醒来亦没有恋人恍惚似梦,辗转反侧,连衾被凉透都没意识到。转而梦醒,泪水浸湿红笺,恋人昔日的宝筝无人弹奏。重游旧地,却只剩自己,相思无处倾诉。又借用“淮南春草赋”,问恋人何时归?接着又回到自身,作为飘零客的
自己何时能稳定下来,想到羁旅生涯,不由得泪流满面。姜夔作为一个极重视自身涵养的文人来说,其感情世界必然是丰富的,合肥恋人在其飘零生涯中给了他无限宽慰,加之后来与恋人无缘再见,使得相思之情愈加浓烈。然而姜夔的相思之情并不如一般的相思之情那样缱绻缠绵,他的相思多为忧愁,从他淡冷调的用词可直接看出。创作恋情词时,姜夔有意识地避免了肉体描写,一改前人恋情词冶艳软媚的特点,其词自然显得格调淡雅,清
空典重。高峰对其恋情词也评价“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之后的苦恋相思,并且用独特的冷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典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4],极为恰当。
(三)君子之交蕴清雅
姜夔早年游走于江淮一带,结识了萧德藻、范成大等志同道合之人,他自己也称“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5]。但又由于他漂泊不定,与友人总是离多聚少,闲暇之时,追忆旧情,常由眼前之梅忆起共赏之梅。如《角招》(为春瘦),“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由眼前依依杨柳回忆起已别友人,远远望去,只有朦朦胧胧的山。他想起以前和友人携手湖上点天评地,赏梅阅水,现今花落人远:“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个“久”字、一
个“乱”字正是寥落心境的写照。犹有画舫歌女“相映人争秀”,美人浓妆艳抹,其乐融融,更衬得自己寂寞伤春。“荡一点”两句“摆脱坐实,又回复白石一贯的清空的词境”[6],将自己的忧思融入吴越琴丝,“问谁识”其意在于寄托冰心,知我者唯卿而已。此外,《鹧鸪天》也是一首记游词。虽然是一首祝寿词,却不落祝寿词的俗套,以记游占绝大篇幅。又逢友人生日,白石忆起去年今日与友人外出游赏的事情。今年今日亦是与友人度过,酒筵开始,“呼煮酒,摘青梅”,一个“呼”字可以看出两人的亲密无间。继而想到友人的官事,勉励友人“今年官事莫徘徊”,不要放弃自己的抱负。结尾两句写友人即将移家,以后可能无再聚机会,表达自己的惋惜与怀念之情。除《角招》《鹧鸪天》之外,还有《清波引》中的“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的豪情,更有《玉梅令》中“花长好、愿公更健”的深切祝愿。这种朋友世俗之间的朴实之情虽未能免俗,但却正是人之常情,虽俗却雅。
二、词作意境清新典雅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7]。既是情景交融必然有虚实相生,景是我们肉眼所能观察到的,由眼前可见之景引发心中将抒之情,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这不plum bloss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