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认识跨省际区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读图6.4,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描述本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
2.通过分析图6.5,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在图6.10和图6.17 上,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 通过观看东北地区的各种图片或录像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德育目标
学习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山川河流的情感。
教学重点
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出主要的农业产区和林业基地,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提问法导人。
播放东北地区录像或风光片:一望无际的沼泽地,成结对的丹顶鹤,成片的大豆、高梁,哈尔滨的冰雕展,美丽的松花江,迷人的太阳岛,天池,林海,拥有海滨浴场和海上石林的城市——大连……学生边看边回答教师的提问:请大家说一说,这些景观位于我国哪些省区呢?为什么这里会形成这些独特的景观?那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地区。
[讲授新课]
一、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在屏幕上展示图6.1,教师提出思考题:
1.读图描述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2.它的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哪些国家接壤?(东面与朝鲜接壤;东北面与俄罗斯接壤;西面与蒙古接壤)
3.本区西南部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内蒙古、河北)
其次,指导学生渎图6.4,提出读图要求:
1.从图中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平原、山地)
2.让学生在图中先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分布地区和山脉走向,再出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松花江等河流的分布和流向,然后指出东北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的分布以及地势特点,通过读图一一查使学生清楚
地看到,在东北地区,平原被山地所环抱,山地外侧又被河流所环绕,从而让学生明确掌握形成东北地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的地形特征概念。
二、冷湿的气候
讲述东北地区的气候知识时,指导学生读图6.5,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先让学生把这四个城市的名称标在“东北地形”图中的适当位置上,并分析出它们所处的纬度位置的高低。
2.从图6.5中,读出由低纬到高纬、由沿海到内陆气温值的大小变化和降水量的大小变化。
3.从沈阳、哈尔滨图中,分析出一年中气温在O℃以下、10℃以下、20℃以上的月份。
哈尔滨一年中有5个月的平均气温在O℃以下,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下;沈阳一年中有3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有6个月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下;而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月份,哈尔滨和沈阳都只有3个月。
4.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5、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气候特点的原因。
[反馈练习]课堂活动
参考答案:
1. 东北地区濒临的海有渤海、黄海、 日本海;相邻的国家是蒙古、俄罗斯、朝鲜。
2.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上。中部是东北平原,周围环绕着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山地外侧环绕的江河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3. 沈阳、长春、哈尔滨位于平原地区,七、八月气温多超过22℃,说明东北地区夏季温暖;漠河一月气温在-30℃以下,从十月到第二年四月都在O℃以下,说明东北地区长冬、严寒。
4. 东北地区国界线很长,利于我国和俄罗斯、朝鲜等国家进行商贸活动,还可以通过东南部海域与韩国、 日本等国家联系。
东南部濒临海洋,地势低平,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屏幕上展示东北地区粮食、森林的录像和图片: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的甜菜,松辽平原上的玉米、水稻、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的丰收景象。在图片的适当位置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经过四人小组讨论、切磋后, 自己归纳出结论。
[讲授新课]
1.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布在什么地区?
玉米、春小麦、高粱、水稻、大豆,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上;甜菜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甜菜产区。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与分布的特征是什么?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结构中粮食的生产和林业生产占主导地位。
让学生观看录像和图片: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绵延千里的林海;人们乱砍滥伐森林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的场面等。提问:
1.东北地区的茫茫林海中有哪些主要树种?
2.在森林深处,有哪些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3.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的原因是什么?
这里有较好的水、土、光、热条件,经过劳动人民长期的垦殖经营,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东北平原土层深厚,黑土面积广大,耕地辽阔,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影响是:(1)夏季温暖,日照较长,这里生长期虽短,但是农作物一般可一年一熟。(2)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较好。年降水量自东向西由800多毫米减少至400毫米,长白山东南侧可达1000毫米,东部、北部山区属湿润地区,平原属半湿润地区。降水
集中于暖热季节,水热配合较好。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于六、七、八月,平原地区85—90%的降水集中于暖热季节。另外,积雪和冻土还改善了地表的水分条件:积雪把冬季的降水大部分保存下来,使春播时有较稳定的水源。冻土改变了土壤的水分条件,使第二年春播时土壤有较好的墒情。(3)冬长寒,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不利的影响有:(1)热量不足。冬长寒,积温低,无霜期短,使东北地区的复种指数低,农作物仅能一年一熟。 (2)冻土、沼泽、盐碱地都不利农业的发展。 (3)平原西部受风沙危害,有春旱现象。 (4)夏季降水集中、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区易形成内涝等。东北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这里地势较高,山体外围水源条件充足,冬季漫长寒冷,树木病虫害少等这些都利于农林基地的发展。
4.分析讨论东北地区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木材蓄积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反馈练习]课堂活动
参考答案:
黄土高原的范围
1.农作物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2. 我认为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较好,但有冻土、沼泽、盐碱地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夏季降水集中,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区易形成内涝等。
3. 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具有:提供新鲜空气;调节气候;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等作用。
我认为森林能美化环境,还能增加经济效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习一个地区的工业特征,一般从工业发展条件(包括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等)、工业的水平和地位、工业的部门和结构、工业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但每个区域都有它突出的特征,如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特征是发展中的重工业基地。
[讲授新课]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空白地图,图下写出要填内容,让学生临摹自绘一张东北地区空白草图,在图中填以下内容:(1)重要的工业中心(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鞍山);(2)主要铁矿、煤矿和石油等重要能源基地的名称(辽河、本溪、吉林、松原、大庆、齐齐哈尔、鸡西、鹤岗、抚顺); (3)绘出主要铁路干线(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京哈线、沈丹线、沈吉线),并填出各线起讫点的名称。
2.指导学生仔细读图6.19,然后,请三位同学到教室前面用鼠标拖动东北地区空白地图,将图下要填内容的名称移到图中相应位置,其他同学自己填。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工业中心、主要矿产、能源、交通的分布,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3.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里采用质疑法,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层次地学习:
(1)东北地区发展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条件是什么?
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石油、煤、铁最为重要,是我因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吉林省的吉林油田和辽宁省的辽河油田。大庆油田的开发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我国石油实现了自给。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铁矿。大煤矿有阜新、抚顺、鸡西、鹤岗。抚顺有很大的露天煤矿和油页岩,便于综合利用。有较丰富的水力资源,白山、红石、丰满、镜泊湖等水电站为工业提供电力,并有丰富的江河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林区,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1/3。有稠密的铁路网、便利的内河航运和海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还有较长的工业发展历史,为进一步发展工业提供了较好的工业基地和较强的技术力量。
(2)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
本区主要工业城市有沈阳、长春、哈尔滨、鞍山和大连,都分布在哈大铁路沿线。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有石油工业中心:大庆、吉林、辽河;煤炭工业中心:阜新、抚顺、鸡西、鹤岗;钢铁工业中心:鞍山、本溪,鞍钢是全国最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机械制造工业中心:哈尔滨(发电设备制造)、长春(汽车工业)、沈阳(综合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工业)、齐齐
哈尔(重型机械制造)、大连(造船工业、化学工业中心);还有哈尔滨的麻纺、制糖;辽阳的棉纺;丹东的丝织业等。
(3)东北地区的交通特点是什么?
主要以铁路交通为主,有稠密的铁路网,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也较发达。
[反馈练习]课堂活动
参考答案:
我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应注意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企业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第二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