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低纬地区气温高,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
【辽阔的陆地领土】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 ºN)。
最南瑞——南海南沙岛中的曾母暗沙(4º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
【广袤的海洋国土】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
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
【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划】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台黔;港澳渝、川藏滇;
【5个自治区】(口诀):新疆西藏和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
【探究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影响。
位 置 | 影 响 | ||
类型 | 特 点 | 优 越 性 | 不 足 之 处 |
海陆位置 | 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 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 | 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多火山地震; 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靠近台风源地,受台风影响大; |
纬度位置 | 南北跨纬度近50º,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 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 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 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 |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知识点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的死亡率降低,从而使人口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因此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人口政策的内容和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我国人口问题和解决措施】
我国的人口形势非常严峻,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导致人口问题过多,如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破坏污染环境、住房交通拥挤、就业机会减少等,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
大的压力。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二、我国人口的分布
【我国人口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人口分布界线】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腾冲。
【我国前六个面积大省】
新疆内蒙和西藏;青海四川黑龙江;(内蒙与西藏串位,是为了押运)
【我国前十个人口大省】豫鲁川粤苏、冀湘皖鄂桂;
小;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
1、为什么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答:自然条件:东部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气候干燥,耕地少,能够养活的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社会经济: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开发历史: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开发历史的综合影响,我国人口在分布上呈现出东南多、西北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56个民族
【我国的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总计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人口数在500万以上的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只有几千人。人口最少的民族是珞巴族,只有0.3万人。
二、民族分布
【各民族的分布状况】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
【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的】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与地势】地形是地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地势总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区别】
阶梯及界线 | 地形类型 | 平均海拔 |
第一级阶梯 | 高原和山地 | 4000米以上 |
界线 |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 |
第二级阶梯 | 高原和盆地 黄土高原的范围 | 1000——2000米 |
界线 |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
第三级阶梯 | 平原和丘陵 | 500米以下 |
二、地形复杂多样
【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导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主要山脉及走向】
山脉走向 | 山脉名称 | 山脉所在的主要省(区) | |
东西走向 | 最北列 | 天山—阴山—燕山 | 天山(新)、阴山(内蒙古、冀) |
中间列 | 昆仑山—秦岭—大别山 | 昆仑山(新、藏、青)、秦岭(青、甘、陕、豫) | |
最南列 | 喜马拉雅山—南岭 | 藏、桂、湘、粤、赣 | |
东北— 西南走向 | 最西列 |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大兴安岭(内蒙古、黑)、太行山(晋、冀、豫交界)、 巫山(鄂、渝交界)、雪峰山(湘) |
中间列 | 长白—武夷山 | 长白山(黑、吉、辽)、武夷山(赣、闽交界) | |
最东列 | 台湾山脉 | 台 | |
西北— 东南走向 | 阿尔泰山;小兴安岭 | 新;黑 | |
祁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 | 甘、青、新交界;藏 | ||
南北走向 | 贺兰山、六盘山 | 贺兰山(宁)、六盘山(陕、甘、宁交界) | |
横断山 | 川、藏、滇交界 | ||
【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1、平原和丘陵主要要在东部第三阶梯上。
2、三大平原自北向南依次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平原和丘陵地区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四大盆地】
地形名称 | 位 置 | 地 形 特 点 | 所属阶梯 |
塔里木盆地 | 新疆境内天山南侧 | 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全国最大的盆地。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马干沙漠” | 第二阶梯 |
准噶尔盆地 | 新疆境内天山北侧 | 内部平坦,风蚀地貌显著 | 第二阶梯 |
柴达木盆地 |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 | 典型的内陆高原上的荒漠盆地,东部多沼泽和盐湖,矿产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 第一阶梯 |
四川盆地 | 四川省东部 | 四周山岭、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是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 | 第二阶梯 |
【四大高原】
名 称 | 青藏高原 | 内蒙古高原 | 黄土高原 | 云贵高原 | |
位置与范围 | 范围 |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之间 | 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北至国界,南至古长城 |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北至古长城,南至秦岭 | 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
所属阶梯 | 第一阶梯 | 第二阶梯 | 第二阶梯 | 第二阶梯 | |
跨主要省区 | 青、藏及四川西部 | 内蒙古大部分,甘、宁、冀一部分 | 晋、陕、甘、宁 | 云、贵 | |
地形特征 | 平均海拔 | 4000米以上 | 1000米左右 | 1000—2000米 | 1000—2000米 |
地表形态 | 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 地面坦荡, 一望无际 |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 |
特殊地貌 |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 草原广布 | 黄土地貌 | 喀斯特地貌 | |
【三大平原】
名称 | 位置和范围 | 主要河流 | 主要特点 |
东北平原 |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 | 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辽河 | 面积最大,黑土广布,多沼泽,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
华北平原 |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 | 黄河、淮河、海河,黄河为主力,又称黄淮海平原 | 地势平坦 一望无际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西起巫山东抵海滨 东西狭长 | 长江及其支流 | 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辽宁省东部,辽东半岛上;
山东丘陵:山东省东部,山东半岛上;江南丘陵
东南丘陵: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 闽浙丘陵
两广丘陵
三、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山区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2、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开发利用时要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探究题】
1、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