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
【教学目的】
(1)明确“明至清中叶”的时空定位,通过了解该时段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初步认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2)通过了解“明至清中叶”活跃的思想主张,小说戏曲、科技发展的史实,思考这些领域出现新变化、新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结合一定的情境,能认识“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的成就与局限,及其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
难点:社会经济的局限,世界变化对明清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程概况:历史纲要特别强调了世界形势的变化与明清经济文化的联系。新航路开辟给明清经济、文化带来了新的刺激和挑战,中国和欧洲都出现了社会转型趋向。本课只是比较浅层的关注了二者的联系,没有涉及历史比较,建议教师在课堂上简明扼要的处理该点,让学生有一些宏观的认识即可。也可根据学情需求,设置课后拓展活动,深化学习。
【重难点“精讲”】
一、整体感知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本课是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分别从农业、工商业、思想、文艺、科技多个侧面,集中介绍了明至清中叶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文化领域的变化。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明至清中叶农业发展中的变与不变。生产技术依然是铁犁牛耕,但农业的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目的有所变化,农副产品与市场联系紧密。由此开始新课学习。
1.农业的发展
(1)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2.手工业的进步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①产生: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②表现:开设工厂,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③发展: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3.商品经济繁荣
(1)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2)商帮出现,如徽商和晋商。
(3)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4.经济局限表现
(1)然而就全社会来说,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温馨提示】鉴于教材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新现象叙述清晰,且史实内容初中历史教材多已涉及。建议教师利用“学习聚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史实,设置问题,有步骤的引导学生思考,在递进的思考中,提升历史理性思维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此时商品经济繁荣的有利因素有哪些?”使学生认识到:农业、手工业的进步,世界贸易的发展,商帮及其经营理念等,为该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等等。
三、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的产生
(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核心: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3)评价
①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彩。
②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李贽的反传统思想
(1)内容: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2)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3.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2)成就
①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②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③清朝中期由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2.戏曲
(1)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昆曲: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3)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五、科技
1.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等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
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3.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4.西学东渐: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
【温馨提示】阻碍古代科技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因素
(1)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与朱元思书教案(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重要因素。
【知识拓展】
明清文化的“承古萌新”
(1)“承古”
①中国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本草纲目》不仅是古代中医药学的集大成者,而且是一部生物学的经典之作。除此以外还有《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
②中国古典文献进入总结时期——大规模丛书与类书的编著:《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对古籍整理和文化遗产总结有重要的贡献。
(2)“萌新”
【教后反思】
本课涉及内容比较多,可探究的问题也很多,建议教师,还应以经济发展、思想活跃为焦点,根据学情和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合理取舍。在教学总结方面,建议与单元前面的内容进行汇通,既要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能动关系,又要看到中国历史与世界变化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认清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萌动与夭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