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耻、矣”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与同学交流,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两篇文言文提到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古人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读书的名言
【课时安排】与朱元思书教案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把握文意。
3.读准节奏,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指生背诵课文《论语》中的内容。
2.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论述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的句子,懂得了在学习时要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我国另一位大学问家朱熹的“读书有三到”,看一看他对读书有怎样独特的见解。
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注意重点词语。
(1)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
育家。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朱熹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楚辞集注》《易学启蒙》《朱文公文集》等。
(2)理解重点词语。
[余]我。 [尝]曾经。 [谓]说。
[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
[岂]难道,怎么。
2.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准节奏,疏通文义。
朗读指导:
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课文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3.品读感知。
(1)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明确:心到、眼到、口到。
(2)文章是怎样论述“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的?
明确:
①运用了假设和因果推断;
②从反面得出结论: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③运用反问句说明心到则眼、口到之间的关系,从而强调“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4.学生结合实践,谈对课文的理解。
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竟然记住了大部分内容。
5.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背诵指导:
背诵文言文,应先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再根据译文背诵课文。还可以结合句式特点或者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背诵。
6.课堂回顾,总结方法。
小结:本课时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的第二则,在继续加强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学习和读书的方法,如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而最重要的是心到。只要我们认真领悟、
运用,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收获很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抓重点词句,体会文言文大意。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论语》中的其他几则关于学习的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这篇课文是由两则文言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