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即《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 三传”。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历史学家。史学界推他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二、写作背景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兴兵攻打鲁国,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三、重点字词解释
衣食所安 安:养;
齐师伐我 师:军队;
又何间焉 间:参与;
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小大之狱 狱:案件;
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忠之属也 属: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四、一词多义
齐师伐我 (军队)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老师)
1师
师出有名 (军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榜样)
齐师伐我 (讨伐,攻打)
②伐 伐竹取道 (《小石潭记》)(砍伐)
南征北伐 (征讨,讨伐)
又何间焉 曹论战 (参与)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间隔,隔绝)
③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期间)
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间或,偶然)
亲密无间 (嫌隙,隔阂)
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所以)
④故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二章》) (学过的知识)
明知故犯 (故意,有意)
无缘无故 (原因,缘故)
必以信 (实情)
小信未孚 (信用)
⑤信 愿陛未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 (信任)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 十二章》)(诚信)
言而有信 (信用)
衣食所安 (安身)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⑥安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安逸)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稳定)
心神不安
曹刿请见 (接见)
才美不外见(《马说》) (同“现”,表现)
⑦见 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看见,看到)
固执己见 (意见,看法)
五、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6.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8.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9.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1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六、理解性默写
1.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七、文章主题
本文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阐明了只有取信于民、详察敌情、善于掌握战机、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全文的关键是“远谋”,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高超的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八、成语积累
小恩小惠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再衰三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