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学法指导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本课共选了三首诗、一首曲,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杨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学习本课,要先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再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此后,应抑扬顿挫的进展朗读,在朗读中要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预习形成
1、出各首诗中的生字注音,难写的字写会。
2、查阅资料:简介作者作品,
(1)曹操
关于汉乐府诗
(2)王湾
(3)白居易
(4)马致远及散曲
3、理解文题,概括诗意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天净沙 秋思》
合作展示
一、《观沧海》 曹操
1、导学:这时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顶峰。他已削平了北方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
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思考题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表达作者博大的胸怀?
二、 《次北固山下》王 湾
1、导学
古时交通不兴旺,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2、思考以下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3、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导学: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人早
春游湖,面对湖光山,莺歌燕舞,草花香,心情十分愉快。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诗的风格自然清新,娟秀明丽。
2、思考以下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风光?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之中了?
③“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钱塘湖春行教案1、导学:天净沙:散曲曲调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开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
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套曲”,是由同一宫调的假设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的地方,一般有“尾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
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句的。句中可以衬字,使唱词生动、通俗、口语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