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成语故事的语⾔⽣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化的独特魅⼒。下⾯是分享的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10篇。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
如⽕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勃勃,⼜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作⽓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派⼈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盆冷⽔,他⾮常震惊,⽴即召集⽂⾂武将商量对策。⼤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头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吃得饱饱的,马也喂⾜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
⼀万⼈摆成⼀个⽅阵,共摆三个⽅阵。每个⽅阵横竖都是⼀百⼈。每⼀⾏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也就是⼀千⼈,由⼀个⼤夫负责。每⼀个⽅阵由⼀名将军率领。中间的⽅阵⽩盔⽩甲,⽩⾐服,⽩旗帜,⽩⼸箭,由吴王⾃⼰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阵,红盔红甲、红⾐服;右边的⽅阵则⼀⽔⼉⿊⾊。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路的地⽅。天⾊刚刚显出亮⾊,吴军⿎声⼤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看吴军那三个⽅阵和声威⽓势,简直都惊呆了:那⽩⾊⽅阵,望之如荼——像开满⽩花的茅草地;那红⾊⽅阵,望之如⽕——如熊熊燃烧的⽕焰;⽽那⿊⾊的⽅阵,简直就像深不可测的⼤海。
故事出⾃《国语·吴语》。成语如⽕如荼,形容某种⼈或事物阵容之⼤,⽓势之盛。
2.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
箪⾷壶浆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之,然⽽,将军⼦被、太⼦平等均不服⽓,想杀掉⼦之。于是,⼦之率军反攻,杀了⼦被和太⼦平,燕国⼤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持,只⽤了短短五⼗天的时间,就⼀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部分领⼟。
齐宣王⾮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说:“有⼈劝我占领燕国,⽽有⼈不同意我占领燕国。我想,燕国并不⽐我们弱⼩,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的⼒量是不⾏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牛溲马勃 孟⼦听完齐宣王的⼀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也有这么做的。⽐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国⽼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古⼈也有这样做的。⽐如⽂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现在,燕国⽼百姓⽤箪盛着吃的,⽤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深⽕热的沉重⽣活。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更深,⽕更热,⽼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箪⾷壶浆”即从孟⼦的⾔辞中引申⽽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深⽕热”。
3.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
⽜溲马勃
唐朝时期,韩愈是赫赫有名的“唐宋⼋⼤家”之⼀。在担任国⼦监祭洒的时侯,才⾼⼋⽃的韩愈经常在太
学⽣们⾯前孜孜不倦地教诲他们要努⼒学习,培养⾃已的个⼈品格,这样⽇后才能出⼈头地。此时太学⽣有⼈冷嘲热讽地说:“先⽣发愤图强,修养也⼗分的⾼,可是⼜有什么⽤呢?仍然是⼀贫如洗,官场志不得意,你不⾃我反省却还教导我们步你的后尘。”韩愈听后⾮但不⽣⽓,还旁征博引给太学⽣们举了很多例⼦:各种不同的⽊材有各⾃的⽤途,结构成屋;名贵和微贱的中药,如:“⽜溲马勃,败⿎之⽪”也都有不同的⽤处;形形⾊⾊的⼈都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各司其职发挥作⽤。相⽐之下品⾏⼗分⾼尚的⼈并不⼀定会被重⽤,像孟⼦、荀⼦这样德⾼望重的⼈⼀⽣虽不得志,但他们的成就和名声却是何等的显要。
4.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
杵⾅之交
东汉时期,有⼀个穷苦好学的读书⼈,名叫公沙穆。经过⼀段时间的刻苦读书,总认为⾃⼰所学有限,想进⼊京城太学继续深造。
公沙穆家中穷困,没有那麽多钱作为他⼊太学学习的费⽤。於是,公沙穆到⼀位吴佑的富户家做舂⽶⼯⼈。吴佑曾任齐相、长史等官职。
有⼀天,公沙穆正在舂⽶,吴佑来到他的⾝边,吴佑见公沙穆举⽌斯⽂有礼,根本不像做粗⼯的⼈,
便和他攀谈起来。⾔谈中,吴佑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很有见解。吴佑不顾彼此贫富悬殊,便和他在杵⾅前成为朋友。
在封建社会,贫富县殊,等级森严。⼀个富豪能够屈尊降贵与⼀个穷苦读书⼈交朋友,是件难得之事,因此被传为⼀段佳话。
5.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
反求诸⼰
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禹。
有⼀次,诸侯有扈[hù]⽒起兵⼊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就⼀致的要求再打⼀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他差,教育部下的⽅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努⼒改正⾃⼰的⽑病才⾏。”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作,⽣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这样经过了⼀年,扈⽒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6.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
⽜⿍烹鸡
东汉时期,陈留浚仪有个叫边让的少年年纪轻轻便才⾼⼋⽃,在当地赫赫有名。当时汉灵帝的妃⼦何妃的异母兄何进掌握朝中的实权。他听说边让是个学富五车的⼈,便想召他进将军府当⼀名⼩官。边让对阿谀逢迎的⼗常侍⼗分看不惯,也不喜欢何进的鄙陋,所以不愿意应召。于是何进⽤召壮丁的名义强⾏把他弄进了府⾥做了令史。此时有个叫蔡邕(yōng)的⼈认为让边让这样才⽓⽆双的⼈当这样的⼩官实在是可惜了,于是他对何进说道:“将军,这边让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如果只让他担任这么个⼩⼩的令史,这的确是屈才了,经传上曾经这么说:‘⽤⼀只能容得下⼀只⽜的⼤⿍去煮鸡,汤多了则味道少了,⽽汤少了⼜会把汤烧⼲了却煮不熟鸡。’这说的就是不应该⼤器⼩⽤啊。”何进听了以后也认为蔡邕说得句句在理,于是叫边让去九江做了太守。
7.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
破甑不顾
东汉时期,有⼀个叫孟敏的⼈,他在太原的时候有⼀次,在街上买了⼀个甑(普通⼈家⽤来煮饭的⼀种陶器)。在拿着回家的半路上,⼀不⼩⼼,掉在地上,砸破了。他⼀点也没有流露出惊恐之状和惋惜之意,连头也不回,泰然⽽去。这时,恰巧名⼠郭太⾛过、见孟敏“破甑不顾”,觉得这⼈颇不平凡,就赶过去,很有礼貌地把他叫住,开诚布公地问道:“好好⼀个饭甑,这样砸破了,你怎么看都不看它⼀眼?”孟敏答道:“反正已经破了,看它⼜有什么⽤处?”郭太对于他这种坚毅果断的态度,很是佩敬,彼此问了姓名,从此结成了推⼼置腹的朋友。
8.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
歧路亡⽺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位知名学者,⼈称杨⼦。杨⼦的邻居丢失了⼀只⽺,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都去,同时也请杨⼦的仆⼈帮着⼀块⼉去。
杨⼦说:唉,不过是丢掉⼀只⽺⽽已,何必要让那么多⼈去呢?丢⽺的⼈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的⼈回来后,杨⼦问道: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问:为什么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说:⽺⼜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没有回答。
有⼀个名叫⼼都⼦的⼈在⼀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丢失;学者因为不能专⼼致志,可能会迷失⼈⽣的⽅向。(原⽂是:⼤道以多歧亡⽺,学者以多⽅丧⽣。)杨⼦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吗?
歧路亡⽺这⼀成语由⼤道以多歧亡⽺演变⽽来,⽐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向,就会误⼊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
9.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
笑⽐河清
包拯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端州的砚台很有名,以前的.知州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征收⼏⼗倍的砚台来巴结上司。包拯到任后,命令只造上贡朝廷的数⽬,⼀块也不能多,⽼百姓的负担⼀下⼦减轻了。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次契丹在边境集结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派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赵三州有民⽥⼀万五千顷,却被⽤来牧马,请求全部给⽼百姓耕种。造福了河北的百姓。
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时,因为是京城,很不好管理。按以前的规定,百姓告状要先写状⼦,再托府吏传进来。包拯破了这个规矩,⼤开府门,让⽼百姓直接到堂上来陈述,这样官吏再也做不了⼿脚。⼀次,开封发⼤⽔,⽔排不出去。包拯⼀调查,原因是许多权贵在疏通的河道上筑了许多花园、亭台。包拯限期他们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还拿出⼀张地契,说那块地是他的。包拯详细⼀检查,发现地契是伪造的。包拯马上拆了他的花园,并奏明仁宗皇帝。后来⼤⽔就退了。
由于包拯铁⾯⽆私,⼀年时间就把开封治得井井有条。权贵们都收敛了许多,⼀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怕,说要看到包公的笑脸⽐看到黄河⽔变清还难。⽼百姓却很喜欢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包⽼。
笑⽐河清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出⾃《宋史》卷三⼀六)
10.精选不常见的成语故事
拒谏饰⾮
荀⼦(邯郸[hán dān]籍学都)经常探讨国家政体与管理的问题,他在《荀⼦·成相》这篇著作中写道:⼈世间的灾祸,往往就是愚昧⽆知⽽陷害忠良;⽽对于君主来说,没有贤⾂辅佐,就像瞎⼦⽆⼈领路,不知⾛向何⽅。
荀⼦接着写道:君主愚昧⽆知,却⼜要独断专⾏,荀⼦接着写道:君主愚昧⽆知,却⼜要独断专⾏,苟且胜过他⼈,如果⾂⼜不予以谏诤,这就必然要遭到不幸。如果说⾂下的过失,那就是“拒谏饰⾮,愚⽽上同。”即是说,拒绝谏诤,掩饰过失,这就是作为⾂下的愚昧和过失,⽽这样的⾂下和主上苟同,国家必然会引起灾祸。
荀⼦说,什么是⽆能?那就是国家多弊,君主疏远贤能,接近邪僻,忠⾂没有出路,君主的地位也就要转移了。
荀⼦⼜写道,什么是贤能?那就是通达于君⾂之礼,对上能尊敬君主,对下能顺从民意,君主真正能听贤⾂之⾔,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荀⼦⼜说,君主的罪孽往往是由于谗⾂当道,贤⾂隐居,愚昧加愚昧,昏庸加昏庸。这样,国家就必然要覆灭,君主必然要成为夏桀[jié]⼀类的贼⼦。
荀⼦这⾥所说的“拒谏饰⾮,愚⽽上同”,为后世许多政治家引为借鉴,汉唐时期还将此作为法律规范⽽列⼊法典之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