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论坛今天
点击上⽅蓝字,关注⾷品论坛
⼀、现场管理和问题
⽣产现场是⼀个动态的现场,⽽不是⼀个静态的现场。⼀个⼈因为体⼒、⼼情等因素影
响,⼯作质量也会有所不同;机械设备的运⾏参数总是在⼀个范围浮动,外界的影响和内
部的变化,会导致设备偏离正常的浮动范围;原料也会因供⽅、批次、存放条件的不同⽽
有所变化;加⼯⽅法、⼯作环境也会因各种因素影响⽽有变化;这些变化可能随时存在,
只是他们变动的范围没有超出⼀定的限度,还没有导致不合格品的出现或质量安全事故的
发⽣,我们就认为⼀切都在正常运⾏。当这些变化达到⼀定的限度,就会导致不合格(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或者是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等)的出现,这时候按通常的说法是:现
场发⽣了问题。
有些问题在现场是可见的,如⽤错包装,包装标识的错误,产品感官指标的变化(颜⾊、
形状、⼤⼩,重量、规格等),有些问题是看不见的,如有毒有害物质和消毒剂、清洁剂
的污染,营养成分的损失,杀菌不彻底,微⽣物指标超标等。即使可见的问题,如果现场
管理不到位,也未必能够发现。
所以现场管理的任务是随时观察各种变化因素,使其不超出正常的范围,预防不合格的发⽣;⼀旦超出,及时发现,预防不合格的进⼀步扩散。
现场质量管理不是仅仅是品控部门的⼯作,部分企业把现场质量管理的全部职责放在品控
部门是不合适。现场质量管理是⽣产部门现场管理的⼀部分,是⽣产部门的本质⼯作,品
控部门在现场起的主要是监督作⽤。
⽣产部门通过管⼈管物来实现质量,品控通过“管事”来监督质量体系的运⾏,并及时提出草原美景
问题采取措施,保证质量体系的运⾏并持续改进质量体系。
⽣产部门的职责是“做好”,品控部门的职责是监督⽣产部门是否按要求做,并考虑如何做
的更好。
⼆、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
教师节活动⼀次和⼀位朋友聊天,他说起他在⼀家企业做带班班长的时候,⼯作很轻松,经常到宿舍
打牌。我我对此提出质疑,不在现场如何做好管理,出现问题咋办?他回答说:没事,反
正宿舍在⼚内,有什么事副班长会打电话的。
作为⼀名现场管理者,具体德尔职责是等问题出来以后去处理问题呢,还是随时关注过
程,及时发现隐患预防问题的发⽣?这是⼀个管理⽔平的问题,更是管理意识的问题。
所以说:要解决问题,先要发现问题。
问题随时可能存在,看你能不能发现。善于解决已经发⽣的问题,展现⼀个⼈的应变能
⼒,善于发现尚未造成损失的问题,防患于未然,才体现⼀个⼈的综合管理能⼒。救⽕固
然有功,防⽕才是根本。
⼀个纵⽕者(有意/疏忽/失职)⾃⼰扑灭了⽕,你说他有功还是有过?遗憾的是很多企业
领导只看到救⽕者的功绩,⽽不知道这些⽕恰恰是因为救⽕者本⼈的管理⽔平、管理态度
造成的;相反,那些防⽕措施得当的管理者,却因为成绩平平,被认为是没⽔平没能⼒。
这也是我们前⾯所讲的扁鹊和他两个哥哥的故事的道理是⼀样的。
三、如何发现问题?
1、态度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的管理者,要有很强的责任⼼,还要有专⼼研究问题的时间和兴趣,能够从⼩事做起。好⾼骛远,⼩事不想做⼤事做不来的⼈,是很难发现问题的,也许对他来说,很不屑发现这些鸡⽑蒜⽪的⼩问题。
要发现问题,就要重视现场,常在现场,能否发现微⼩的变化,很⼤程度上决定于你对⽣产现场的熟悉程度,只想待在办公室,远离现场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要发现问题,还要有务实的态度。习惯于定势思维,或者喜欢听符合⾃⼰意愿的话,这样的习惯很难了解⽣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真相,就谈不上发现问题。
要有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善于从平常的操作中发现问题。
经典管理⼩故事《不拉马的⼠兵》就是反映如何从看似规范的操作中看出问题的道理的。
不拉马的⼠兵
⼀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个部队操练时有⼀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个⼠兵⾃始⾄终站在⼤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马拉⼤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炮发射后因后座⼒产⽣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炮不再需要这⼀⾓⾊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在我们的⽇常⼯作中,有很多“不拉马的⼠兵”——⼈员、动作、设备、⽅法,需要我们⽤积极的⼼态去发现他们。
2、能⼒问题:
⼀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阔的视野和对所学科的了解,对事物规律性的掌握,经验的积累,等等,这些都是及时发现问题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这些条件的具备,⼀是个⼈本⾝的性格特点,⼆是靠不断地学习,三是在现场的经验的积累。经验的积累可以是亲⾝体会,也可以是对他⼈经验的学习,⼀个善于学习的⼈,可以在⼀定程度弥补现场经验的不⾜。
关于发现问题,通过⽇常的⼩事也可以反映出来⼀些道理,这⾥有⼀个打⽕机的⼩故事:
打⽕机与管理
家⾥没⼈抽烟,所以很少⽤打⽕机,冬天灶房⽣⽕,我们⼀般⽤⽕柴。
以前经常去饭店应酬,有些酒⾥附带⼩⼯艺品打⽕机,有时候带回家给⼉⼦玩,⼉⼦还养成习惯了,不过那些⼯艺品打⽕机似乎并没有多少⽓⾥⾯,或者密闭性差,过⼀段时间就打不着⽕了。
春节的时候点焰⽕,拿⼉⼦玩的⼀个普通打⽕机⽤,⽤了两次就不着⽕了,打⽕机⾥有⽓,打⽕装置也打⽕,可就是不着。
这年头,劣质产品太多,不能⽤就不⽤了,扔⼀边不管了。
周末在厨房⽤煤⽓灶做饭,有个⼀灶头的打⽕装置坏了,需要⼈⼯点⽕。我拿着⽵签从另⼀个灶头引⽕过来,拧开⽓阀,⽓嗤嗤⽽出,⽤⽕⼀点,嘭,着了。
这时候忽然想起打⽕原理,打⽕装置打出的⽕星,接触灶头出来的液化⽓,然后点燃,忽然看见冰箱上扔着的坏打⽕机,同样的道理啊,是不是打⽕装置的出⽕⼝接触不到出来的⽓体呢?于是拆去上⾯的⾦属保护罩,调整打⽕装置的出⽕⼝,然后再试,叭,着了!
在质量管理以及其他管理过程中,有些事情我们形成了思维定势,想当然地就做出了决
定,⽽不再去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从⽽改变现状。⼀个打⽕机仅仅1元钱,在车间⽣产中,也许就有这样那样的1元钱,被我们不假思索地扔掉。
实例:打⽕机⽤了两次就打不着⽕了,⼜遇到劣质产品了,反正不是很贵,不能⽤了就扔了吧。
思维定势:这年头劣质产品太多了。
实例:车间汇报,某⼯序的产品出现瑕疵不符合标准。回答:不符合标准就返⼯(报废)呗,真服了你们,怎么搞的,总是不注意!
思维定势:品管就是裁判,车间总想偷⼯减料,产品不合格就返⼯或报废。不合格的原因有没有排除,是否考虑适当的机制提前预防;不合格品的状态是什么,如何处理费⽤最低,等等,诸多问题都不予思考。
这件⼩事反映的问题,既能看到态度的问题——有没有责任、兴趣和⼼情去研究打⽕机的问题,也能看到能⼒的问题——对打⽕机打⽕原理的了解。
四、如何解决问题
⾷品伙伴⽹⾷品论坛在组织做⼀项⾷品安全和质量案例征集的⼯作,2007年9⽉份《⾷品质量与安全案例分析》⼀书已经出版,这项⼯作最早由论坛的⽹名为格格巫的朋友发起的,从2004年初有这种想法在论坛的质量管理板块发帖开始,到2006年初正式决定要出书征集整理案例,⼤家本着⼀个⽬的:以案例为基础,进⾏⼯作经验的总结和交流。“怎样发⽣,怎样思考,怎样解决,怎样改进,有什么收获”。作者总结回顾⾃⼰的⼯作经历,是⼀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总结回顾的过程。⼀个案例的素材发出来,不同的⼈从各⾃不同的专业⾓度去观察,都会有不同的见解。作者通过⼤家对案例的讨论、交流,通过思想的碰撞,对案例问题本⾝也有新的认识。
案例的格式如下:背景→事件→原因分析→整改措施→⼯作体会,现实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样的。
第⼀步,出问题的原因——原因分析
要想解决问题,或者预防问题,⾸先要到导致问题发⽣的原因,所以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是解决问
题的关键。现实⽣产中,对出现的问题,很多没有到真正的原因,或者只是到⼀个表⾯上的原因,只好采⽤“全⾝洗澡法”暂时解决,但这样的解决⽅法,同样的问题还会不定时重复出现,⽐如很多企业的微⽣物超标问题就是这样。
抛开客观因素,现实管理中可能还有很多的主观因素,影响着原因的查,如部门或个⼈之间的利益问题、权⼒纠葛、各⼈恩怨,等等,这些需要在原因分析过程中⼀⼀排除。
半年前我的电脑出现故障,⼏经折腾才修理好,通过这件事,也反映了在问题到真正原因的重要性,当时写了⼀篇短⽂如下:
电脑故障和质量管理
英语情侣名字⼤约四⽉末开始,电脑会⾃动弹出“帮助和⽀持”的页⾯,开始也⽆所谓,关了照常⽤,后来越来越频繁,以⾄于不能⽤了,办公室的⼈⼀起帮忙,电脑上查,众说纷纭,有的说程序问题,有的说系统问题,有的说F1键问题,有的说分区病毒……
到五⽉初,正弄⽣产许可证申请资料,直接没法⽤了,开机⼀会就死机了,查看进程,全部被“HELPCTR.EXE”占满,内存⽤完。
重装系统也没⽤,本来想出去维修,就放在那⾥没管它,⽤台式电脑去弄⽂件了,谁知中午吃饭前去
看了⼀下,竟然好了,然后⼀直⽤。
期间偶尔也跳出“帮助和⽀持”,后来在朋友的指导下,停⽌了这个程序,⼜好了。谁知到了六⽉底,开始弹出“不能打开帮助和⽀持” 的对话框,⽽且越来越严重,以⾄于电脑不能⽤,后来有⼈说开启帮助和⽀持就好了,开启后电脑⼜不能⽤了,开机⼀会就死机了。当时办公室有爱好弄电脑的⼈说,他的朋友告诉他是分区病毒,上次因为D盘和E盘的资
料没有COPY出来,就没让他弄,这次资料都备份了,就让他重新分区,谁知分区以后,毫⽆改观,他就把“帮助和⽀持”停了(继续弹出“不能打开帮助和⽀持”对话框),从此不再问我电脑的事。
被逼⽆奈,前天送修,⼈家说键盘原因,放在那⾥半⼩时后,就让回去取。
这两天在想:弘扬真善美
电脑问题正如⾷品的质量管理问题,尤其是细菌超标问题,原因看不见摸不着,有时也许只是⼀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原因,却被忽视,⽽兴师动众地去做了很多⼯作,⽽这些⼯作的⼀部分,可能刚好⼜掩盖了问题的真正原因,使质量问题得到暂时的缓解,让我们误以为已经解决了问题,⽽合适的时机,问题还会重现,其实这也是⽬前⼤部分中⼩型⾷品企业管理的现状。
还拿细菌超标为例,如果半成品要存放⼀个很⼤的容器⾥,⽽这个容器的清洗消毒被疏忽,积垢到⼀
定程度,导致所有的半成品在这⾥污染,产品⼤⾯积细菌超标。
但查原因的时候恰恰被忽视,对电脑来说,我们不专业,就假定我们对⾷品也不专业,于是我们跑到⾷品论坛发个求助帖⼦:**⾷品细菌超标怎么办?得到的答案很多:⼯⼈洗⼿消毒、⼯器具卫⽣、车间空间消毒、设备卫⽣、原料卫⽣、交叉污染……
于是我们昏了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啊,天天监督车间臭氧开启的时间,检查车间空⽓落菌数,监督⼯⼈⼊车间洗⼿消毒,监督⼯器具消消毒,设备消毒……
还是没作⽤了阿,于是车间停产三天,对所有的设备设施⼤清洗重消毒,还对车间进⾏了熏蒸……
开⼯⽣产,好了,没事了,⼀切OK(因为那个容器也被彻底清洗消毒了⼀次)。
但是过了⼀段时间,同样的问题⼜出现了(那个容器的清洗⽅法和⼈员没变,积累⼏天后复发是必然的)
所以,出现质量问题,到⽹上搜索学习请教是可以,开拓⾃⼰的思路,获得⼀些⾃⼰想不到的思路,但是主要还要:
1、⼈员是专业的。现在的企业,尤其是民营或个体的企业,为了减少管理费⽤和对质量管理的不重
视,认为1-3年⼯作经验的和5-10年⼯作经验的没什么区别,希望⼲同样的⼯作⽽⽀付较低的薪⽔,殊不知⼀分价钱⼀分货,专业的⽹络维护⼈员和从公司个对电脑有兴趣的⼈兼职⽹络维护,效果是不⼀样的。
2、到现实中去原因。现实现物现场,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别⼈再多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要解决⾃⼰的问题,还要从⾃⼰的现场⼊⼿。
3、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感觉还有很多问题,想到再说。
⽣产过程中的问题,有的⽐这简单,有的⽐这复杂的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到真正的原因。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解决了⼀半的问题,那到真正的原因,就解决了四分之三的问题。
1、问题的来源——变化
变是宇宙永恒的主题,不变是暂时的,变是永远的,⼈类⽣活中任何过程都会发⽣变化。变化⼤,可以看出来,变化⼩,⽆法⽬视判别。有的变化是逐渐发⽣的,有的变化是突然发⽣的,突然发⽣的变化往往是逐渐发⽣的变化的积累(量变到质变——我们的职责是在量变的时候就发现并解决,预防质变的发⽣)。
假如从⽣产线随机取出数个产品,测量产品的某些特性,如果测量仪器⾜够精确的话,必将发现这些产品的测量值各不相同。
任何⼀个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变化,产品结果也就随之变动,因素变动的⼤⼩,产品的结果也随之⼤⼩⽽变动。
影响产品质量的⼏个因素,即⼈、机、料、法、环的变化,是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寻问题的原因,就要从这些因素⼊⼿,当然现实中的问题往往不是某个因素那么简单,⽽是综合作⽤的结果,所以分析问题要针对现场,了解该现场的管理状况,综合考虑。
2、原因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常经常到现场,出现问题先到现场。问题发⽣在现场,只有在现场才能到问题发⽣的原因,你听到的汇报,看到的报告,已经被加⼊了汇报者个⼈的意见和看法,⽽且是站在他们的视⾓去看的,是否有疏漏的细节,你⽆法知晓。出现问题能否到真正的原因,很⼤程度上屈取决于你对现场的熟知程度。
2)你看到的现场是真实的吗?即使到了现场,出于各种原因,你看到的现场未必是真实的,所以到问题的真正原因,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在不同时间到现场,明察暗访,亲⾃跟班,等等。
这⾥有⼀个关于现场的案例,参看其中的调查与分析部分:
冷冻鸡腿⾁混⼊⽊屑的调查与分析
3)切勿先⼊为主,不能为个⼈喜好所左右。对⼈的印象,对事物的认识,都会影响原因分析的结果。
语文作文评语4)不能被常识所左右,要展开充分的想象和假设。
下⾯以⼀个案例,说明了先⼊为主、为常识所左右可能导致的认识偏差:
冷冻油炸上糠猪排混⼊抹布碎⽚的调查分析
5)到表象背后的实质,深⼊挖掘各种可能被忽略的因素。
问5次为什么”——挖掘问题原因的⽅法:
“为何你将铁屑洒在地⾯上?”
“因为地⾯有点滑,不安全。”
“为什么会滑,不安全?”
“因为那⼉有油渍。”
“为什么会有油渍?”
“因为机器在滴油。”
“为什么会滴油?”
“因为油是从联结器泄漏出来的。”
“为什么会泄漏?”
“因为联结器内的橡胶油封已经磨损了。”
运输铁屑将铁屑洒在地⾯上和机器连接器的橡胶油封,看似不相关的两个问题,确是根本的因果关系所在,只有⼀步步查问“为什么”,才能顺藤摸⽠,到真实原因。
当初步的调查发现有很多原因当时,要使⽤试验法、排除法和各种QC⼿段出问题发⽣的真正原因。
第⼆步,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开店项目推荐1、整改措施要针对原因。
2、整改措施必须具有可⾏性,不可纸上谈兵,必要时要现场试⾏。
3、通过良好沟通,整改措施要征得相关各⽅⾯(⽣产、设备、⼈事、采购,等等)的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