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美学特征
作者:***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1期
凋零的玫瑰 【摘要】黄自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其对后世的艺术歌曲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是分析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其创作于1932年6月,歌词由龙七所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陆续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歌曲,以音乐来鼓舞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社会影响极大。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旋律与歌词中的美学价值,演唱技巧中的美学价值,《玫瑰三愿》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黄自;玫瑰三愿;旋律与歌词;演唱技巧;社会意义
一、旋律与歌词中的美学价值
黄自在出国留学时研究了西方作曲家的技术,对和声与音乐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但他一直主张创造中国自己的音乐和具有中国民间特和灵魂的音乐。他在创作艺术歌曲时对于音乐
与诗词在韵律上的契合非常考究,在《玫瑰三愿》的这四小节前奏里,把和声织体处理的句法清晰,虽然还没有诗词的进入,音乐中已经充满了咏叹的语气。我认为这可以称为意境的先现美,还没有唱出歌词却已感受其中的情感。第一段由两个乐句组成,速度为“行板”,第一句作者采用了大量的七和弦,使音乐充满了离调的彩,能表现出主人公心中满怀的赞叹和怜惜。第二句采用了动机模仿的手法,对第一句进行了变化与发展,情感有所加强,音乐表情术语pocoagitato的标记,意思是比前一段“更激动一些的”。同时这个乐段在旋律方面的音程跳进,表现出情绪的变化,“红颜”达到全曲的最高音时力度也是最强的。作者采用了以导七和弦为背景,也有减七和弦,展现出的旋律彩让人心灵为之纠结、颤动,让一声声“玫瑰花,玫瑰花”的呼唤充满了不尽的“欲说还休”。在第一段结束时主音落下的瞬间,和声的织体改变了,低声部以三连音由低向高运动,像是平静的水面掀起了波涛。这一改变,达成了音乐画面的迅速切换,将演唱者的情绪从低吟浅唱带到了激情倾诉中。在此,主人公的意识也从冥想中回到了现实,面对玫瑰凋零的凄凉景况,唱出了三个愿望“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进入全曲的结束时,和声“主—属—主”的结构支持了主调E大调的调性回归,“三愿”的最终目的也展现出真面目——“好叫我留住芳华”。最后,全曲在弱奏的主和弦上结束,宛如一声轻轻的叹息。这其中不仅包含了旋律里的和声美,配乐美,还包括了诗词里的对仗美,押韵美等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