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钦银湖对对子
明代的潮州状元林大钦从小就非常聪明,父亲早丧,十六岁就到银湖村去教书以便养家糊口。第一天到银湖时,乡里老大怕他年少才学浅,有意试一试地,便指着书斋后花园的花草说:“银湖院后虎耳草。”要他对对。他忽然想起早上路过金石宫前来银湖,看到到处龙眼树开花的情景,立即对了下联:“金石宫前龙眼花。” 而且“金”胜“银”,“前”胜“后”,“龙”胜“虎”,“花”胜“草”。老大拍手叫好,就把他留下来教书。
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
清朝乾隆年间,揭阳县山美村与池厝渡村,经常闹乡界纠纷,彼此对立结怨,成为历史悬案。
后来,山美村出个郑大进,官拜直隶总督。村里人倚仗郑大进官威权势,欲置池厝渡人于死地,两村结怨日深。
某年郑大进衣锦还乡,消息传来,山美村地浮三尺。郑氏宗族更是奔走相告,欣喜若狂。
大进回乡后,门庭若市。他回避一些不必要的迎来送往,深入乡众,察访民情之后,便发出请
帖,邀池厝渡和周围邻村的“三老”前来赴宴。这时,山美村有些人,满以为这是郑大进的“鸿门宴”,专等时机抓“刘邦”。
池厝渡的“三老”肩负着乡亲们的嘱托,抬着全猪,全羊,扛着大(木盛),战战兢兢,鱼贯而行,特来向郑总督大人祝贺荣归。他们踏进山美村地界,便见郑大进亲来迎接。大家喜出望外。正待上前施大礼,郑大进急忙阻止道:“毗邻叔侄,何须大礼!”接着迎“三老”进村。
宴席上,郑大进殷勤地向池厝渡“三老”敬酒。酒过三巡,郑大进站起身来,和颜悦地说:“诸位父老乡亲,郑某有片言相告,俗云,人心齐,泰山移,和睦友爱至高无上。但愿山美村和池厝渡的诸姑伯叔,同胞手足,妯娌妹,从此以后,同心同德,—消积怨。谁怀异心,与此同例。”郑大进拿起筷子,折为二截。在场人等,个个正襟危坐,瞪日相睹,恭聆训言。
有顷,郑大进又语重心长地说:“山美村和池厝渡厝角头相望,田边田,厝边厝,邻地乡亲,都是炎黄子孙,有什么冤仇不能解?有什么结怨不能消?山美村的父老乡亲,你们不要以为是有郑大进,凡事便可强人三分,须知道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望以万年大计为重,日后子孙为怀,解除旧怨,增进和睦,共同过好日子。”—席话说得山美村人低头沉思,
鸿门宴故事感动得池厝渡“三老”热泪盈眶。
自此,山美村和池厝渡和睦团结。“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成为一句哲言,在潮汕流传下来。
“钱食迹在”:夏雨来的故事
有一年,海阳县新来了一位县太爷。他的老婆十分迷信,早晚要到城隍庙进香。为了少让老婆走弯路,就叫人在县衙后墙开了个后门。按古例,县衙是不能开后门的。开了后门就等于宣布招邪纳贿,这是要按律问罪的。这件事被夏雨来闻知了,就来县太爷说:“晚生穷极,特来请太爷帮忙两件事:第一,借给十元开赌摊;第二,个地方开赌摊。我看这公堂上阔阔绰绰的,正好设局。”县太爷一听,登时七窍生烟,拍着桌上说:“如果是生活难度,借钱买米、做生意,这还有一说。你却是借钱开赌摊,还要设在公堂上,真是岂有此理?”夏雨来说:“县尊不必生气,试问县衙可开后门,这赌摊怎么不可开在公堂上呢?”太爷被这一问,反而慌了手脚。夏雨来说:“太爷如不帮忙,恕晚生也不帮忙太爷了。”太爷被缠得没有办法,加倍借给了钱,一共二十元,只是央求他不要声张,赌摊也不要开到公堂上。太爷虽然出钱,毕竟内心不大踏实,总担心出现第二、第三个夏雨来,便叫人把后门堵塞了。
县太爷将后门堵塞后,就想警告夏雨来。他出了个帖子请夏雨来吃饭。桌上只摆着潮州小食“胶罗钱”(糯米糍粑)。太爷的意思是要让夏雨来懂得:你吃了我的“钱”。夏雨来也是个鬼精灵,一看便明白太爷的意思,举箸将“胶罗钱”吃了,笑着说:“太爷,钱食迹在。”并且指着县衙后门的方向,意思是说:我吃了你的“钱”,你开的后门虽然堵塞了,但那个门迹还在呀!即劣迹难灭。
县太爷知道对付这个人不容易,只得笑脸应付:“是呀,是呀,钱食迹在。食了就好,食了就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