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随马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兵攻打山戎,山戎首领密庐投奔孤竹。孤竹国君答里呵听从宰相兀律的建议,杀掉密庐假降齐军,并把齐军引向旱海沙漠。齐军在沙漠迷路,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挑选几匹漠北的老马给齐军带路,走出沙漠,乘机攻占孤竹。[出处]管仲:春秋齐桓公的相国;随:跟从。管仲随着马走。比喻尊重前人的经验。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管仲随马
成语拼音:guǎn zhòng suí mǎ
成语解释:管仲:春秋齐桓公的相国;随:跟从。管仲随着马走。比喻尊重前人的经验
典故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成语例句:
济时拯世的成语故事
汉桓帝时期,涿郡人崔骃喜欢研究典籍,写了《政论》议论时政,他认为汉朝经历了350多年,积弊很深,应根据当时情况制定法律,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才能补漏纠错、济时拯世。他的理论在任五原太守时充分得到实践。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济时拯世
成语拼音:jì shí zhěng shì
成语解释:济:救助。形容拯济救助时世
典故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列传》:“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理哉?”
成语例句:他有济时拯世的雄心壮志
羞与为伍的成语故事
刘邦建立西汉后,封曾经在鸿门宴上立功的樊哙为“舞阳侯”,由于担心大将军韩信握兵自重,削其兵权改为楚王,接着又降为淮阴侯。一次韩信从樊哙门前走过,樊哙跪迎韩信。事后韩信后悔自己竟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而感到羞愧。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羞与为伍
成语拼音:xiū yǔ wéi wǔ
成语解释:把跟它在一起看作羞耻的事。形容蔑视对方;不愿意同行或同列。伍:在一起;作同伴。
典故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列传》:“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
成语例句:如果人人都羞与为伍,请客、送礼之风也就会销声匿迹了。
李郭同船的成语故事
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李郭同船
成语拼音:lǐ guō tóng chuán
成语解释:见“李郭同舟”。
典故出处:宋·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成语例句:
小儿破贼的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氏族人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向东晋王朝发起进攻。谢安奉命率8万大军迎战,他指挥有方,经常大胜苻坚。一次他同客人下棋,谢玄拿着前方捷报给谢安。谢安看后默不做声,下完棋后客人问谢玄战况如何?谢玄不动声道:“小儿辈大破贼。”[典故]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举止,不异于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小儿破贼
成语拼音:xiǎo ér pò zéi
成语解释:比喻年纪轻就建立功业
典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举止,不异于常。”
成语例句:宋·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百川归海的成语故事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宾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
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
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鸿门宴故事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百川归海
成语拼音:bǎi chuān guī hǎi
成语解释: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典故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成语例句:(1)全国许多青年学生,如百川归海,申请到祖国最坚苦的地方工作去。(2)台湾和大陆人民向往统一的心愿,如百川归海,谁也阻挡不了。
人取我与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李悝从商人白圭的经商原则“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中得到启发,在经济改革中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平籴”法,从而使国家干预与调节经济,使魏国富强。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人取我与
成语拼音:rén qǔ wǒ yǔ
成语解释:取:拿;与:给。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
典故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成语例句:我们要采取人取我与的方针,及时清理库存
父母之邦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没有重用他。他认为与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闲居起来,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等。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父母之邦
成语拼音:fù mǔ zhī bāng
成语解释:指祖国。
典故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