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鸿门宴》教案锦集6篇
《鸿门宴》教案 篇1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斗争的起因、经过。
  2、疏通课文,了解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
  疏通课文一、二段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讲读、讨论
  【教 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
  1、通读课文,自行疏通课文
  2、标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
  二、导入新课
  1、朗诵《垓下歌》,体会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垓下歌》,介绍时代背景。
  三、讲读课文一、二两段
  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1)王( )关中 (2)说( )项羽
  (3)好( )美姬( ) (4)为( )击破沛公军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1)军( )霸上 王( )关中
  (2)说( )项羽 (3)成( )五彩 为( )龙虎
  3、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1)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2)项羽接报大怒,“怒”字包含了什么内涵?
  提示;(略)
  第二段:
  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1)古今歧义: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公岂敢先乎?” “固不如也。”
  (2)通假:
  “具告以事” “要项伯”
  “距关,毋内诸侯”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活用:
  “素善留侯张良” “臣活之”
  “吾得兄事之” “籍吏民,封府库”
  (4)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1)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矛盾出现转机;二是“张良献策”,是情节发展的关键。
  (2)张良与项伯皆谈到“义”,联系课文说说古人的“义”,该如何看?
  提示:(略)
  3、学生自读课文一、二段,教师巡视,释疑解难。
  小结:这两段记叙了几件事,由矛盾挑起,形势一触即发到出现转机,情节逐步展开,为后来事态演变作铺垫,留下必要的伏笔。
  四、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三、四两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1)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2)范增之谋为什么不能得逞,他何处不及张良?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
  2、疏通课文,了解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
  疏通课文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讨论、讲读
  【教 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情况:
  1、提问:张良为何提议见项伯?此处轻描淡写有何作用?
  提示:“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士气不同。张过人之处在此,显示张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与刘大惊失对照)
  2、指名认读生字(见预习作业),解释下列词语:
  从( )百余骑( )数目( )项王 且为所( )虏 客何为者( )
  二、读讲课文三、四段
  第三段:
  1、指名讲述第三段的内容,要求明确交代所记之事。
  提示:一是“刘邦谢罪”;二是“项王设宴”;三是“范增举珏”;四是“项庄舞剑:鸿门宴故事
  2、提问:刘邦谢罪是否诚心?
  提示: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
  3、提问:课文插图是否有不妥处,分析,出依据。
  提示:(略)
  4、提问:项留饮,演出”舞剑“一幕,”留饮“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吗?
  提示:不能认为是。范增一再暗示项,要他除刘,项默然不应,可见并未经策划。这一变故是范一手导演,由于没羽的支持,又加伯援救,终不了了之。
  5、”项庄舞剑“在情节上有何作用,为后人留下何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