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故事,家喻户晓,但鸿门宴出名的原因,不是宴会何等丰盛,而是该宴会是刘邦项羽矛盾和性格的集中体现,更是楚汉相争的转折点。正所谓“一念定生死,一宴定天下。”但“一念”何以定生死,“一宴”何以定天下,就要从宴会中去分析人物性格;要真实地剖析人物,就要回归到历史中,回归到《史记》中,在特定的背景下去分析人物。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的《鸿门宴》,其选取的事件是刘邦和项羽在咸阳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在这次宴会中真正体现了英雄本。席间一系列明争暗斗直接影响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的结果。后世认为此次宴会直接导致了之后的项羽兵败和汉王朝的建立。细细品读全文不难发现,鸿门宴的结果看似偶然,但若是从这个宴会的两个主角的性格上来分析,这样的结果又是必然的。
一、帝王级待遇的项羽
人言道:胜者王侯败者寇。可项羽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打了败仗却一直为后世所称
鸿门宴故事道的悲情英雄。他“诛暴秦,伐无道”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最主要功臣。少年时习万人敌,力能扛鼎,志向远大,见秦始皇车队便发出了“欲取而代之”之语。二十四岁与伯父在吴中起事,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反秦。巨鹿一战,破釜沉舟,大破章邯,奠定了项羽在各诸侯联军中的重要地位。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随后诸侯接连叛乱,直至楚汉相争自刎于乌江之畔。后世对项羽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即便是项羽没有帝王的封号,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依然给了他本纪这样一个帝王级的待遇。后人说若是鸿门宴上项羽诛杀刘邦,便可安享天下,但仔细分析,结果却非如此。因为其性格中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1.自大虚荣。一战成名的“巨鹿之战”奠定了项羽的霸主地位,此战中项羽“破釜沉舟”战法的运用尽显其勇猛本,致使秦军一败涂地。项羽凭此一战,就令各路诸侯尽皆俯首,尊其霸王之号,这让项羽开始自我膨胀。当刘邦先入咸阳,鬼迷心窍想要当王的事被告发的时候,项羽对刘邦这一行为的认识仅仅是刘邦对其霸王地位的严重挑战,而没有从深远的政治层面考虑。所以后来刘邦在鸿门宴上一番卑躬屈膝的谢罪言辞使得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之后刘邦不辞而别,对刘邦这种没有礼貌,早有预谋的脱身,项羽没有觉醒,没有追赶反击,反而再次中了他的诡计,顺从地接受张良献上的玉斗。直到最后兵败山倒,众叛亲离,自刎乌江之时,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失败的根源,感喟的一言:“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就将一切归咎于天命。就连自刎乌江岸的原因也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此处的“无颜”如果对照那句“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来理解就明白其中的含义了,原来项羽不过江的原因是如此狼狈地回去实在丢人!至此,项羽为他的自大和虚荣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