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部编高中语文教材作文素材集锦
领会多样人生态度
(一)诗意栖居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兰亭集序》 王羲之
鸿门宴故事
(二)独立不羁:《梦游天姥吟留别》 / 李白
(三)忧国忧民:《登高》/ 杜甫
(四)乐观旷达:《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自然情怀
《故都的秋》/郁达夫 
《荷塘月》/朱自清 
《再别康桥》/徐志摩
《兰亭集序》王羲之
1.看重生与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王羲之由游乐而生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死生亦大矣”的积极态度,生命或者腐烂,或者燃烧。他否定了古人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用对书法、文学的执着对抗生命短暂。可见,生命的过程固然不能延长,死是无法回避的,但个体生命却可以通过燃烧生命的激情创造生命的价值。只有实现饱满的生才可以无憾地死。
【相关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臧克家
2.交流能发挥出人潜在的才华。兰亭会为各个文人墨客提供了一个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机会。在集会上,每个人的才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尤其是王羲之通过这次集会的感慨,留下了千古奇文《兰亭集序》。由此可见,思想只有通过交流和碰撞才能闪现出璀璨的火花。
【相关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后我们各有两种想法。——佚名
伟人魅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沁园春·长沙》/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改造我们的学习》/
《反对党八股》/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沁园春·长沙》
适用话题:胸怀天下,家国情怀,雄心壮志,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等主题。
独自伫立在洲头,眺望着湘江的流水、层林尽染的山峰、中流击水的飞舟,回忆起青年时代自己与同学们意气风发,携手同游、商讨国家大事的经历。那些不平凡的岁月让他思绪万千,面对山河,不禁发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要由什么主宰呢?历史永远不能缺失青年的身影,百年前“恰同学少年”的他们怀揣如火般炙热的革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改造旧世界。
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
(一)人道主义
《大战中的插曲》/
(二)奉献精神
《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 《荷花淀》/ 孙犁 
《党费》/王愿坚 《百合花》/ 茹志娟
(三)家国情怀
1.烛之武(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适用话题:论说艺术、大局观、家国情怀、临危不惧、责任担当、赤心报国等主题。
事例: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佚之狐力荐烛之武使秦解围,烛之武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为借口拒绝郑伯;郑伯检讨自己未能早用之过,再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相激励,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
(1)大局观、家国情怀、临危不惧、责任担当: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烛之武虽然怀才不遇,但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天下救济苍生的路径,所以当面对国家危难之时,烛之武能不辱使命。在说服秦伯的言辞中,一方面足见他对晋国的历史和晋君的为人十分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一目了然,表明他是一位志存高远、有勇有谋之士;另外一方面,足见他语言表达能力之强。
(2)“格局决定胜局”,为人要有大格局,方能取得大成就。烛之武早年未受重用,郑文公在危急之时才想起他,尽管烛之武心中有怨,但国难当前,他还是选择既往不咎,孤身赴难,以一人身易郑国安。
(3)做个时刻有准备的人:烛之武“夜缒而出”,完美地劝退秦师,因为他蛰居时无时无刻不在蓄势,了解天下局势,才能抓住机遇说服秦穆公退兵。
(4)把握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虽然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但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把握住国家危亡的机会,把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孤身深入虎穴,与秦伯进行了面对面的交锋,把几十年积蓄的能量在瞬间发挥出来。“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相关链接】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托·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