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从西藏回内地探家,需坐半个月的汽车。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从海拔5000米的高原俯冲而下,颠簸了10天,到了一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的车灯。“你要死吗?你!你个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一个人。浑身是土的人。他穿着一件尿碱黄的旧大衣,拎着一个生姜黄的破袋子,袋口绑着一缕骆驼黄的绳头。
“我不是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子已经坐满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板就行。……我爱人生孩子了……没有奶……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要是赶不回去,熬不出米汤,孩子就饿死了……”我说:“您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是女孩,好漂亮的!”他立即兴奋起来,笑容像干旱时地上的裂缝在他的脸上蔓延。为了那个没有奶吃的女婴,我一咬牙说:“你上车吧。”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大厢上爬,“谢谢谢……谢。”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老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原来是个知青,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师傅的车。上车以后把师傅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回了上海。从此我们车队里的司机绝不搭任何不认识的人上车。”
我立刻心里一沉。我到司机身后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朦胧的月晕中,那个土的男子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阵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击打得嘭嘭作响。
“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我说。
“再仔细瞅瞅。”
这一次,我看到搭车人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哎呀,他偷我东西呢!”司机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车速接近极限。我从小洞向外窥
探,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的,现在车速这么快,他若跳下就是死。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汹涌澎湃,车速减慢了。大厢上的人也很灵敏地觉察了速度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
就在他的右脚残忍地踩下去的前一秒,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大厢板上的男人,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几乎被卸成零件。“最低也是个脑震荡。看他还有没有劲头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那个男人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那边,他扎在小米口袋上的骆驼黄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过去呢……
“到了。”司机干巴巴地说。到了兵站,这是我们今天晚上的宿营地,那个贼娃子住的村还要往沙漠腹地里走10公里。
那个人挽着他的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个把时辰,他苍老得分辨不出年龄了。除了原有的赭黄之外,脸上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的小女儿喝不上米汤,现在到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那个土黄的人孤独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它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那截失踪了的绳头。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汽车的每一次急转弯,都可能把我给父母的礼物甩给大漠,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自己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选自《毕淑敏文集》,有删改)
注:翻浆,指春暖解冻的时候,地面或者道路出现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情节,并根据情节分析“我”对“搭车人”的情感变化。(4分)
参考答案:情节:(1)“我”路遇“搭车人”;(2)“我”怀疑“搭车人”偷东西。(3)“我”检查“行李”;(4)真相大白,“我”错怪了“搭车人”。
“我”的情感变化:同情——怀疑——愤怒——愧疚不安。(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小说中的“搭车人”形象鲜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①纯朴善良,以“善”意解恶意:“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
②热心助人、知恩图报:“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
③不怕辛苦、有家庭责任感:“……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蹲大厢板就行” “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④执着、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个人抱住车灯”“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3、文章以“翻浆”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翻浆”指道路渗出水分和泥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1分)(2)比喻“我”因错怪“搭车人”而产生的愧疚和不安,内心深处如道路翻浆一样不平与疼痛。(2分)(3)“翻浆”也是文章的线索:因道路翻浆,行车困难,搭车人拦车回家;因道
路翻浆,“我”的行李脱绳,“搭车人”帮我整理行李,才有了“我”的怀疑;因道路翻浆,“我”和司机才有更好的机会“防御”“搭车人”,最后,“我”的心情因发现真相而变得“翻浆”一般难受。(2分)
4、“我”在文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参考答案:(1)我是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戒备心重的人。(2分)因为同情“搭车人”,所以让他搭车;因为听了司机的话,起了戒备心,不信任“搭车人”,所以做出了一系列“防御”的动作,甚至在最后伤害了他。(1分)。
(2)“我”在文中随意怀疑别人、不信任别人的表现与“搭车人”的淳朴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反托了“搭车人”的形象,使之更高大。(1分)因此更好地表现了主旨:赞美了淳朴善良的品格,批判了当下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缺乏沟通的社会现象。
5、文中描写搭车人“孤独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负重荷的样子”,为什么会“不负重荷”呢?(4分)
参考答案:“不负重荷”一方面指搭车人的劳累、伤痛难以忍受(2分),另一方面指搭车人
难以忍受自己一番好心却被被误解的痛苦(2分)
6、文中三次写到“骆驼黄的绳头”,这样写分别有何作用?(5分)
参考答案:第一次写“骆驼黄的绳头”,是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第二写“骆驼黄的绳头”,是情节的发展。通过写“绳头”的失踪,写出了“我”的判断——“他”是个贼,也为后面我要检查作铺垫。第三次写“骆驼黄的绳头”,是照应,是情节发展的高峰与结束,揭露出出人意表的结局,从而完成小说人物的塑造,揭示主题。
7、划线的第7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起到了营造气氛、承上启下的作用。(1)“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这句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推动了后文的情节发展。(2)司机的话既解释了不愿搭人的原因,又为下文“我”的怀疑作了铺垫。
8、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可以不要;有人说,有了这一段更好。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参考答案:
一、我认为有最后一段更好。(1)最后一段照应了上文,使乘车过程中“搭车人”的每一次动作都有了照应。(2)使“搭车人”的形象更丰满。他不顾自己装着大米的口袋,却时刻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他不顾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这样,一个淳朴、善良的形象更高大了。(3)更升华了主题:善良和淳朴更可贵。(能分别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2分)
二、我认为没有最后一段更好。(1)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因“搭车人”的淳朴善良反衬出自己的卑微而产生的愧疚与不安的情感。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2)突显了主题:“我”的愧疚与不安和上文的怀疑与自信形成对比,更突出了对“我”的批判,对“缺乏信任”的批判。(每点3分)
(答案两个角度,任选一个分析即可。)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看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B.小说以“翻浆”为题,除了点明典型环,主要是为了凸显当时行车环境的恶劣和青年被碰得面破血流的事实。
C.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D.“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这句环境描写暗示青年将要像以前的搭车人一样干坏事,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推动了后文的情节发展。
E.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我”和司机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戒备心、不信任感。作者这样写,意在反映当下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缺乏沟通的社会现象,并对此加以鞭笞。
(2)小说中的“青年”形象鲜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6分)
(3)本文“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分析这一特点。(6分)
(4)试概括《翻浆》主题,并从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角度和层面谈谈你的感悟。(8分)
毕淑敏作品 (1)(5分) B(3分)D(2分)。
(B项,“凸显青年被碰得面破血流的事实”不正确,“翻浆”的另一层意思是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猛烈地震击,并为自己的狭隘和残忍感到愧疚与不安,内心深处亦如翻浆一般的不平与疼痛。D项,“这句环境描写暗示青年即将像之前的搭车人一样干坏事”理解不正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