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全册古文、古诗注释、翻译【2020部编版】目录:
第三单元
第10课《三峡》
第11课《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第12课《与朱元思书》
13.唐诗五首
1、野望/王绩
2、黄鹤楼/崔颢
3、使至塞上/王维
4、渡荆门送别/李白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课外古诗词诵读——
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7、龟虽寿/曹操
8、赠从弟(其二)/刘桢
9、梁甫行/曹植
第六单元
4、第22课《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第23课《愚公移山》
6、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
25.诗词五首
10、饮酒(其五)/陶渊明
11、春望/杜甫
12、雁门太守行/李贺
13、赤壁/杜牧
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
课外古诗词诵读
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
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第三单元
第10课《三峡》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下注释】
1、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2、【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
4、【自非】如果不是。
5、【亭午】正午。【亭】,正。
6、【夜分】半夜。
7、【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8、【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升到高处。【陵】,山陵。
9、【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10、【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11、【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2、【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3、【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4、【素湍】激起白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15、【回清】回旋的清波。
16、【绝巘】极高的山峰
17、【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19、【良】甚,很。
20、【晴初】天刚放睛。
21、【霜旦】下霜的早晨。
22、【肃】肃杀,凄寒。
23、【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24、【妻异】凄惨悲凉。
25、【响】回声。
26、【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27、【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教参翻译】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
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11课《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下注释】
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2、【五交辉】这里形容石壁彩斑斓,交相辉映。
3、【四时】四季。
4、【歇】消散。
5、【夕日欲颓】夕阻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6、【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7、【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翻译】
山川景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
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了。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下注释】
10、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11、【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1078-1085)。
12、【念】考虑,想到。
13、【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14、【相与】共同,一起。
15、【中庭】院子里。
16、【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17、【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18、【盖】大概是。
19、【但】只是。
20、【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其中错,大概是竹
钱塘湖春行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