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浅谈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一、物料:亲子鉴定上户口
采购的物料到货后,品管检查(合格)入库,然后发给现场。这是正常状态。
但往往因种种原因物料到迟,现场急需。那怎么办?
1、首先每个部门都必须清楚,企业除了安全,生产是放第一位的,每一项工作都与生产紧密相关。
2、品管对现场急需的物料,进行突击检查。
3、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检查合格的物料立即通过仓库与现场交接。(但需品管、仓库与现场办临时出库手续)。因物料全部检查完,时间较长。
4、等物料全部检查完后,赶紧办理入库手续。
依赖
5、仓库把已领用的物料做正式出库。
汽车修理厂规章制度以上只是应急措施,最主要的还是采购需在最恰当的时间,将物料到位。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二、生产:
生产制造业的产品制造应以“质量基准、杜绝浪费”为基本思想,来实现应有的模式的。在这些工作方法的实现过程中,现场管理、生产管理、工程技术确实发挥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并起了各种各样的作用。
在这里说到现场的任务,就有关完成此项任务,监督者和管理者如何分担工作加以说明。
现场的任务
实现产品制造应有的模式时的现场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物、设备作用,将质量意识完全贯彻到工序中,追求效率化”。
为了完成此项任务,现场应该做的工作有以下三项:
完成生产任务
改善收益
培育人材
1.完成生产任务
现场首要的工作是“完成生产任务”。说到完成生产任务,就是说不能仅仅说是单纯地消化计划台数。完成生产任务意味着即要确保安全,又要全数保证下一道工序所提出的质量要求,还要只在必要的时候加工必要的东西。
菜谱制作
也就是说采用标准化的Q、D、C方法,完成按企业盈利要求所制定的工作计划,就是现场所承担的最重要的任务。
在现场不一定能在任何时候,对所有条件加以整合。当从上一工序有不合格品流送出的时候,当没有材料及零件调入的时候,当设备的状态不好的时候往往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情况往往又是不能等待的,这就是现实中的车间情况。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完成生产任务,必然要求我们做到:一旦问题发生立即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并迅速做出应对处置。相对现场经常发生的种种变化,有计划地推进能完成Q、D、C目标的管理体制的强化,对“完成生产任务”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完成生产任务时,从优先考虑制造让用户满意的优质产品的意义上来说,在工作现场我们应致力于全数质量保证。
为了做到全数质量保证,有必要首先认识:“评价质量(商品的质量、工作的质量)的是用户,在现场则由下一道工序评价。自以为是是大忌”。在所有的商品中不可以有零星的不合格品,要对下一道工序保证本工序的质量为100%合格。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和“全数保证”。
那么具体到了现场应该怎样做呢?
那就是每个工序都“不制造不合格品,不向下一道工序流送不合格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以标准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抑制人、物、设备、方法的散乱现象,并且在发生不合格品的各个工序中,形成一种从发现到采取对策为止的最为合适的良性循环状态。
当然,全数质量保证不仅仅是全部在现场可体现的,但首先在现场实施并完善,就是其在现场发挥作用的第一步。
2.改善收益
黄鹤楼景点介绍
现场的第二大任务就是改善收益。
作为企业来说为了增加利润得到持久性地发展,在经常强化产品制造应有的模式,促进目标质量实现的同时,持续性地推进改善,用最少的资源(人、物、设备)来制造产品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技术方面,采用了电子设备之后各项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任何时候采用与别人相同的方法就意味着倒退,企业也就无法生存下去。当然,即使在现场工作中每天的改善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这里希望特别强调的就是所谓“盈利”。
我们平时在现场开展改善活动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
例如:
工作量降低了但质量却恶化了。虽然降低了0.7个人的工作量,但人却没减少。而周围的操作人有富余时间,在不断地摧促上一道工序的操作者加快速度。作业虽然已小批量化,但步骤时间及库存量都却增加了。达到了谋求少人化的目的,但设备投资却花了很多钱。虽然已有所改善,但如果换了人又恢复了原状。
这样的话,不能说是达到了改善后所需的真正目的。
所谓的“改善收益”,可以说是:促使质量提高与通过少人化及减少库存量实现削减各项费用有机地结合。而且作为企业来说不能只考虑局部而应经常考虑全局的利益,这其中的要点是:对企业而言,哪一样不花钱就能达到改善目的?能否提高利润?继续这项改善会能否发挥持续的效果?
我们在谋求提高改善速度的同时,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就是不能忘记更快更多地实现盈利。
要想现场的每一个人都经常保持良好的现状,就应该让全体员工在工作中保护应有的姿态并持续不懈地进行各类改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即有现场所发挥的作用,也与工作岗位的活性化有关联
3.培育人材
支撑着企业的是由人组成的集团。无论制定多少个好的标准,具体去实施这些标准的仍然是人。因此,实现产品制造应有的模式的就是人。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造人”与“集体”是必不可少的。
造人
通过严格遵守标准,采用发现异常及时准确处理的方法将可能发生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另外改善浪费及问题,使标准的水平更高也是提高技能所必不可少的。
另外,在不断变化的生产条件中,要经常地实现稳定的QD点样式C,能够沉着地面对变化,进行提高技能是十分重要的。有计划地持续性地实施这项提高和拓展技能的工作,紧密联系应有的模式实现造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