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之眼,从观教走向察学
作者:张俊
来源:《考试与评价》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俊
来源:《考试与评价》2020年第10期
佐藤学曾经用三种比喻来形容教育研究的视角,他认为:教育研究如同是用眼睛在观察世界,不同的眼睛就代表了不同的观察视角,这三种视角即是:飞鸟之眼、蜻蜓之眼、蚂蚁之眼。过去我们习惯于使用飞鸟之眼观课,也尝试过蜻蜓之眼,但对蚂蚁之眼使用得远远不够。课堂观察与研究不仅需要飞鸟之眼、蜻蜓之眼,也需要近距离的贴近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状态来反观教师的教学环节与教学设计。现将我的观点阐述如下:
一、观点来源
一次青年教师课堂观察教研活动中,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首先上课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其次观课教师对本节课进行评课,在对本节课进行评课过程中,教师们从上课教师的课堂设计、活动组织、小组合作、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等一系列活动展开评论,这时我就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只要有哪个学校的老师对她这节课说不足或者建议的时候,这个老师就会
对建议的老师进行回复,说本学校的特点、学生的学情、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有多用心、多不容易,导致后面评课的老师都是草草结束。
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每周下校听课,被听课的教师都会很紧张的说要做什么准备、心情很紧张、能不能听其他人的课等诸多问题,我只这样理解:我们教研员下校听课,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的常规课,进校之后推门就听,听老师们的上课常态,上课教师真实的课堂状态。
二、观点阐述
1. 用蚂蚁之眼观察课堂,我们说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应该把课堂还给我们学生,那么用蚂蚁之眼观察记录的课堂学习行为,学习状态。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共同来分享。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比较有意思、哪里比较有困难,学生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在整个课堂的观察中,观察者观察记录的小组是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或是什么原因让小组没有到解决的途径,在整个活动中同学们的思维路径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具体观察学生整节课的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教师再根据学生整体的表现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或者设计环节进行修改或者再设计。这样的察学研讨才是真正地把
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心里有学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