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似水流年》观后感550字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2023年《似水流年》观后感550字1
电影创作中,对于年代戏的拍摄和把控,对于编剧和导演都是一道难度很高的题。除了要在服装、道具等客观条件上呈现出明显的尊重历史和时代之外,特别是故事情节中细节的拿捏,以及情感的传递,更为重要。做好了自然会共鸣连连!电影《似水流年》的时代感,从开画的那一幕起,就能给出强烈的带入感。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南方小城镇的原貌重现,并在主人公林家班一老三少的朴实生活中,缓缓地拉开了略带沧桑又活灵活现的时代画卷!
恰到好处的长镜头,带着显著时代特的画面处理,一辈人孩提时代的美好记忆,被温婉舒缓地翻开,和着一曲纯正的昆曲唱腔,似水流年的质感和主旨,也充分显示出了创作者们的诚意和自信
影片的时代感是无处不在,写实感自然也随之流露。林家班三兄弟与收养的小师妹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很好地成为创作者用来抒发时代情感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说,老一辈人对于情感流露的迟缓或者说表达上的矜持,以及昆曲在时代大潮中的被无情的洗礼都顺理成章地成为影
片矛盾冲突的主要________。就像林家班院子里停着的老旧三轮车上写着的戏大过天所传达出的意义一般,不忘初心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改变的。
没有特效,只有故事,没有煽情,只有真情。两位导演用镜头下、时代里的林家班的分分合合,打打拼拼,去真实演绎出了一幕幕大银幕上难得一见的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的真情流露。从被遗弃孩子的视角娓娓道来的表达方式,也从侧面烘托出了影片浓厚的时代感。
昆曲的美妙之处,不止是唱的都是风花雪月、爱恨情仇,还有其表现人生百态的大意义和大视角所在。特别是昆曲的角儿都必须是唱腔和身段都要美,才配得上唱词的美和意境。电影中的《牡丹亭》唱段,林家三兄弟几番练功几番台上台下的侧面展现,也恰好将小镇里国粹的命运与小人物们的遭遇紧紧扣在了大时代的车轮上。师傅的无奈之举,三兄弟的随波逐流进城务工不仅贴切地反映出现实的残酷和真实外,更为影片后段的情感高潮做足了铺垫。
随波逐流的我们该不该重拾初心?《似水流年》用了充足的片长表达出了如此情感充沛的涵义,并给出了坚定的答案。时代在变,初心不改。励志也好,专情也罢,林家班三兄弟与国粹昆曲的情缘,在世事纷扰中,在时代大潮里,展现出的不只是三观纯正的正能量,还有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角。《似水流年》不是大片,却也是立意很高的大作,值得
静下心来,静静的欣赏!
2023年《似水流年》观后感550字2
电影《似水流年》追忆的不仅仅逝去的年化,还有逐渐被大众淡忘的艺术瑰宝昆曲。时代在飞速发展,人们都在努力地挣钱,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回过头来看生活和艺术,《似水流年》就是一部能够勾起观众无限回忆的电影,我们曾经忽视了那么多宝贵的回忆,我们今天的样子,是我们年少时想要成为的样子吗?不忘初心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同时这部电影还展现了昆曲的优美和典雅。
《似水流年》这个如诗一般的片名,典出明代汤显祖戏剧《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影片的主人公是自幼学习昆曲的林家班三兄弟,他们那首的剧目就是《牡丹亭》。
师兄弟三人长大后为了生计离开故乡,他们非亲兄弟,是师兄弟,不过情义深厚。师兄弟三人应该都是80后一代人,在1980年代~1990年代初,当时各地的戏曲事业还比较发达,老百姓的娱乐生活比较单调,听戏也是一大乐趣。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港台流行音乐、迪
斯科、KTV、美国大片涌入了,以及年轻一代人的成长,到了新世纪,戏曲已经曲高和寡,即便是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也难逃被众冷落的命运。
所以,自幼学习昆曲的林家班师兄弟三人要奔赴深圳寻发展机会,他们宁愿去做装修工人、房屋中介、街边卖唱,也不愿意坚持学习昆曲了。不是他们那么想放弃,时代的大环境已经不能让他们依靠昆曲来维系生活了。
《似水流年》虽然说的是昆曲的衰落,展现的还是林家班三兄弟的个人成长。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三兄弟在不同的岗位上获得了成功,拥有了财富,他们开始对昆曲进行保护,这就是对应了影片的`主题不忘初心。
影片创作者对文化和经济的关系看得很清晰,昆曲和其它地方戏曲一样,都在面临着生存危机。不能说真的没有一个人愿意听戏了,而是戏曲工作者应该努力把观众拉回到剧院,让新一代观众去认识昆曲之美。戏曲文化也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拥有了一个不错的表演舞台之后,在21世纪,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更多的新媒体平台传播昆曲呢?
《似水流年》为我们展现了昆曲演员的人生经历,也是在现在昆曲的兴衰。昆曲有其独特
的魅力重新让观众认识昆曲,是新一代昆曲演员的责任。而《似水流年》则给观众打开认识昆曲的一扇窗,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接触到昆曲,并对昆曲产生兴趣,这就是电影的无限魅力。
《似水流年》是献给一代人年华的诗歌,也是献给昆曲的情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