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影视文学浅析《桃花扇》中下层艺人的侠义思想
邹枝俏      长春师范大学
摘  要:《桃花扇》的创作深深植根于晚明这个风雨飘摇晦暗桎梏时代,人物与情节具有历史依据,通过描绘下层艺人,侠元素的注入一方面揭露爱国之心、民族正义的论丧的现象。一方面赞扬一种为国为公的正义精神,充分体现了侠义思想在明代为国为公的时代特。
关键词:侠义思想;为国为公;下层艺人
作者简介:邹枝俏,长春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157-01
侠义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上古时期神话中的部落征战,已经体现出我国早期人民的尚武精神。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游侠和刺客,墨家文化又对侠文化有所涉及,对于侠的概念众说纷纭,周作人认为,古游侠体现的核心是“义与勇。”且有一点是肯定的,既都认为在中国民间,存在着历史悠久的侠义文化传统。
母子情侠
侠与民间文化的联系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秦汉王朝定鼎后,“儒”被上层统治者所信奉,并确立了高统地位,而侠义思想重视跨越阶级而游离社会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与儒家封建阶级统治下的政治理念大相径庭,“侠”与“儒”逐渐分离,为下层人民所遵循的社会道德准则。
侠的概念以宋为划分点,内涵不断丰富,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侠不再单纯地为了私德和个人的正义行为,而是注入了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开始升华。明中叶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受到商业浪潮的冲击,形成重义轻利的风气。明万历时期,皇帝长期怠政,政府的社会控制力减弱。边患危机的情况下,尚武风气渐渐盛行。李贽把忠义的内涵加入到了侠的定义之中,以至于后世把为国为公的忠义人物也称之为侠。
*下层艺人的侠义思想
(一)千里赡急,不吝其生——柳敬亭
柳敬亭是一个说书艺人,在《修札》中,
“吾兄素称豪侠,当此国家大事,岂忍坐视。”这里体现了他为国为公的侠义精神。柳敬亭原为阮大铖的门客,在得知其为奸臣逆党的真面目后,选择不与其同流合污。在听说左良玉发生兵变欲强南京,柳敬亭主动担负送信重任。墨家在《墨子•经说上》中提出任侠概念“任”,士损自而盖所为也,注曰:
“谓任侠”,任,为身所恶以成人之所急。能够为了别人舍身犯险以趋人之急,这里的柳敬亭显然是一个“义勇”当先,为国为公的侠者形象。
(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苏昆生
苏昆生是一位乐师,也是李香君的老师,侯方域避祸而去,养母李贞丽代嫁离开,香君誓死守楼后无人依托,身处困窘之境,他答应李香君为寻侯方域于乱世之中,千里寄扇,
一路艰辛,被逃兵推下水中仍将扇高高举到头顶,可见苏昆生又是一名为身所恶,趋人之急的义士。从千里寄扇,重信守诺,舍命护扇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高尚的侠义品质和侠义精神。《草檄》一章,侯方域被阮大铖陷害,捉拿起来,生死难料,苏昆生为救侯方域,再次奔走,祈望能搬来左良玉的救兵,他舍身独入军营,险些遇难,多亏柳敬亭相认呼叫道,“……苏昆生,我的盟弟。(丑)左良玉不禁信服,以“义士”相称,感慨道“……竟不知唱曲之人,倒是一个义士。
(三)有难同当,舍身为友——李贞丽
李贞丽是妓院的老鸨,李香君的养母,《守楼》中阮大铖为报私仇,设计李香君逼嫁势利小人田仰。香君不仅誓死不嫁,竟以首撞榻,李贞丽为香君痛苦万分,母女二人不仅乱世之中相依为命,李贞更是懂得香君情思心志的知己。待杨文骢提出李贞丽替香君上花轿计策时,李贞丽最先想到:“舍不得香
君。”杨文骢说明等不得时,李贞丽毅然道“香君我儿,好好将息,我替你去了”更是把自己的聘礼全部留给香君“三百两银子替我收好,不要花费了”便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腔热血舍身为友的侠义之举。作者更是用“一曲歌同易水悲”荆轲和燕太子丹的易水送别的故事来形容李香君母子分别,大义凛然,慷慨悲壮,更不用说临走时嘱咐的第一句便是“老爷今晚且宿院中,照顾孩儿。”即使离开仍然想着香君孤苦无依,不是亲生更似亲生。舍己为人,趋人之急,这是李贞丽的侠义精神。
(四)敢说敢为,敢作敢当——李香君
《骂筵》中李香君代替李贞丽被阮大铖抓去,准备给不思进取的昏君唱戏,在宴席中,面对阮大铖和众位趋炎附势的小人,李香君不仅不肯唱戏,反而大骂阮大铖“……拆散夫妻惊魂迸,割开母子鲜血涌,比那流贼还猛……”这是侠义精神当中的复仇精神,表现在“人格不容损伤,侠义至高无上”。不受屈辱,不肯服输,面对奸臣的恐吓,更是骂其不忠不义,香君的敢说敢想,嫉恶如仇,不事权贵,一腔热血,置之生死于度外 ,使李香君的侠义精神和行为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至情至真,赤子之心——蓝田叔
《闲话》中讲的是兵荒马乱时节,西湖画师蓝田叔,南京书客蔡益所和锦衣卫张薇萍水相逢,只道“四海兄弟,却也无妨”三人便对饮起来,充满了江湖气息,当谈及自缢先主,竟伏地跪拜,一起痛哭起来。这一颗至情至真的赤子之心,也是侠义型人物的最为珍贵的精神内核。忠君忠国,为国为公。作
者让这样的侠义思想浸满了《桃花扇》中的小人物的精神,使之倍受喜爱。
参考文献:
[1]黄相飞——晚明儒侠变化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