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是什么,怎么?
“气滞血瘀”是什么,怎么?
“气滞血瘀”现在有此症状的人越来越多,而“血瘀”最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的血瘀症状,可以在头面,咽喉,颈项,胸腔,后背,大腹,少腹,下肢等各处,多引起局部症状,会有刺痛,发冷等。
二、全身的血滞症状如:唇、舌质紫暗,甲床青瘀,面晦暗,身疲乏力等。
三、局部的出血,造成血不归经的瘀血,常见于妇科的:痛经,崩漏,脑出血,心肌梗死等。
王清任先生《医林改错》传下的六个逐瘀汤是临床实践中来,实效之方,用之多年,疗效可靠,解决很多临床棘手问题。
1.头面部瘀血:用《通窍活血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老葱,生姜,大枣,麝香,黄酒。
通上窍时好麝香极为重要,曾眼内小血管堵塞,造成的视力障碍。中风患者脑内出血的止血和血块吸收,都用过极好的麝香,可以快速的通畅血管,停止出血,血通气畅,则疾病消于无形。
2.咽喉部瘀血:用《会厌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甘草,生地,柴胡,桔梗,玄参。
临床常见慢性咽炎,喝水即呛,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此症状颇为常见,通活局部气血,会厌症状寄回改善。当然也有一部分属于脾肾虚衰,这种要从温补提升脾肾功能入手。
3.心胸中瘀血:用《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生地,柴胡,牛膝,桔梗。很多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都会出现心功能差,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胸闷,胸中闷堵等,常用此方可以快速解除血瘀症状。
4瘀血在膈下,即肝胆经所过的两胁部,周围痞胀不舒:用《.膈下逐瘀汤》:
方组: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五灵脂,延胡索,香附,牡丹皮,乌药。长期肝郁不舒之人多见,两胁痞胀,女性多见甲状腺、乳房、卵巢之疾。此汤可以快速疏通肝气,改善肝
胆经血运。
5.血瘀少腹及下腹部:用《少腹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延胡索,小茴香,肉桂,干姜,蒲黄,没药。少腹部血瘀,造成的痛经和不孕不育患者,疗效很好。临床使用多加少量的附子,细辛,乌药,再配合片姜黄、鹿角霜,效果更佳。对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各种妇科的慢性炎症,都可以斟酌使用。
6.周身经络血脉被瘀血阻闭:用《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甘草,五灵脂,香附,川牛膝,羌活,秦艽,地龙。不管是肩痛,臂痛,指痛,腰痛,背痛,腿痛,甚至是周身风湿痛久不愈,只要是瘀血阻滞,皆可用此方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当然每天足量的锻炼、健步走、跑步、导引炼气、饮食保持清淡营养、对于全身的气血正常运行更是必不可少,不可专注的只是吃药去化开局部的血瘀。如锻炼难以开解气血瘀滞,可以求助于医药,气血瘀滞一开解,则内脏和肢体功能自然恢复,症状缓解.
彻夜不眠血府逐瘀汤是化瘀第一方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化瘀第一方,见到这3条症状就可以用血府逐瘀汤(上)[马到成功][马
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
活血化瘀学派的开山鼻祖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瘀郁并治,“通”治百病
王清任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曾被视为离经叛道,为一些正统人士所不齿,故现今流传下来的资料比较有限。但时间是无情而公正的,作为中医药学中活血化瘀学派的开山鼻祖,他的医学成就正日益引起世人的瞩目,活血化瘀方药的应用范围之广,对现代医学的启迪之深,实在令人激动不已。
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字勋臣,清代直隶省玉田县(今河北省玉田县)鸭鸿桥人。历时42载写成了《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以往中医学著作中的诸多错误,成为中医学发展进步的一个里程碑。他强调补气活血与活血逐瘀两个临床原则,据此变化出几十首活血化瘀的方剂,血府逐瘀汤就是其中之一。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一书中说:“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这就是王氏所谓的胸中血府。王氏指出,“胸中血府”极易产生瘀血,出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治宜活血化瘀,故创血府逐瘀汤。
王清任的血府说有三个要素:第一是血府的解剖认识;第二是血府血瘀、胸中血瘀的病理认识;第三是活血化瘀的方法。
王氏血府说的错误只在于对血府的解剖认识上。他虽未明确反对“夫脉者,血之府也”,却臆造了一个“胸中血府”。然而正是这一错误,使王氏将注意力集中于胸部,提出了“胸中血府血瘀”。既然我们已知王氏的认识有误,不妨去伪存真,将“胸中血府血瘀”当作“胸中血瘀”。事实证明,胸中血瘀是极易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这一病理认识合乎中医脏腑学说,并与《内经》合拍,故用活血化瘀为法也就理所当然了。因此王清任的血府说之三要素中,其二血府血瘀、胸中血瘀的病理认识是正确的,其三活血化瘀的方法也是正确的。所以王氏以脏腑机能、气血生化为依据创制的血府逐瘀汤可获佳效。
唐宗海《血证论》卷8:“王清任着《医林改错》,论多粗舛,惟治瘀血最长。所立三方,乃治瘀血活套方也。一书中惟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纂祥,并采此语为印证。”
【血府逐瘀汤中有这几条症状】
一、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淤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副血活热退。(她耐寒不耐热,手脚长年冰冷,即身外凉,而喜吹风,冬季喜往外跑,即心里热)
二、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副可好。(她情志一抑郁,就胸闷气短,不能展颜舒畅)
三、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副必好。(你说她性情平和,却仍有酸胀难受的病痛,即在此)
1978年,第一次读到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在我的印象中,王清任这位清代医生,医术十分高明,他不盲从经典而有创见,我尤其注意他的“血府逐瘀汤”。
首先,这一剂活血化瘀方,能够头痛、胸痛、心里热,饮水即呛、不眠、心跳心忙等那么多病症,给人启示是:许多种疾病,究其实质,都同气滞血瘀有关。
第二、令人称奇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病症,居然用血府逐瘀汤这同一剂药而得救治。第一个病例是江西某巡抚,他74岁,夜晚躺下必须坦胸露腹,方能入睡,盖一层薄布也断不
能入眠。他患这个怪病已经七年,召王清任诊治,用血府逐瘀汤五副而痊愈。第二个病例是一女子,22岁,夜晚躺下,需令仆妇坐在她胸口上方能入睡。她患此病已经2年,王清任同样用血府逐瘀汤,三副而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