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1)()(2)()(3)()
2.解释下列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7.(1)段主要表达方式是:[],这样写好在哪里?
8.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9.揣摩本文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二)针对第二段回答问题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第二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D.要注意观察气
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9、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
(三)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1-4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
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着,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着,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2分)
答:
2.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2分)
答:
3.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4.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在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
你能结合选文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2分)
答:
5、分别出4、5段文字的中心句。
6.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
7.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8.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③—⑧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4分)
9、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4分)
10、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因素,后者是__________因素。(4分)
11、“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1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13、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A、第①句?B、第③句?C、第⑤句?D、第⑥句?
14、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15、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A、总分B、并列C、解说D、补叙
16、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作比较B、列数字C、举例子D、打比方
17、第⑤句中的“早春”、“晚春”两个词在文中指公历三、四、五月,其实农历对正月、二月、三月也有称呼。请问农历五月与三月分别称作什么?五月花开
18、“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19、选文第一段中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_______;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
些因素的词是________。
20、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
(一)参考答案:1、BAC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3.A4.时间顺序;举例子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它们好像在提醒农民适时安排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
7.描写;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