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4卷第04期(总第504期)
1 研究背景和视角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政府为了发展自身经济和提升地区的影响力,大力推进地区市场机制的建设,依托于当地发达的旅游业积极对其上下游进行拓展,其中以生产制造、服务业最为典型,二者由于拓展产业链的缘故,产生了大量劳动力空缺,这吸引了大量桂林周边如兴安、龙胜、灌阳等欠发达县的农村人口向桂林市流动,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体。
在普遍的观念里,农民工以男性为主,但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快速增长,农民工性别比例也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拥有现代劳动意识的女性逐渐改变旧有生活方式,外出进城务工。据抽样调查显示,在2015年全部农民工中,女性比例已达33.6%, 并连续保持上升趋势”。因此,文章以女性农民工体为切入点,着重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女性农民工回流的意愿并对其意愿产生的动因进行分析。
1.2 研究视角概述
现阶段有关农民工回流问题的研究,对象范围较大且偏向于研究东部沿海地区的男性农民工体,研究内容多是关于对农民工回流后其创业就业的领域及生活状况。基于此理论研究的现状,文章的视角将精
确到女性农民工这一特殊的体,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得出桂林市女性农民工体的泛化个体特征、桂林市对女性农民工体的接纳度以及该体对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家乡现状的了解程度。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双重剖析,研究该战略的实施是否对女性农民工的回流产生牵引力以及通过分析桂林各项发展趋势与女性农民工体实际需求的矛盾大小来推断当地对体的回流是否产生推力作用。
2 样本问卷的基本描述与结果分析
2.1 调查总体情况
调查共采集3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77份,无效问卷23份,据问卷数据显示表示有强烈回流意愿的占64.5%,意愿有但不强烈的占28%,持无所谓态度的占7.67%。有回流意愿的277份问卷结果情况如下:
农民工创业(1)个体及家庭情况。从年龄层面看,40 ~50 岁的有 115 人占比 43.56%,30~40 岁的有 134人占比50.76%,30岁以下的有 15 人占比5.68%;数据显示该体的年龄层大致属于40岁左右的中年体。婚姻状况方面,已婚者 187 人,占70.83%;未婚者77,占29.17%。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学历共有 140 人,占 53.03%;高中学历共有75 人,占28.41%;专科学历共有 42人,占 15.91%;本科及以上学历 7 人,占 2.65%,可见该体学历普遍属于高中及以下学历,文化程度不高。子女抚养方面,选“留在家乡老人照看”的有130人占比49.24%,选“跟随您在
城市”的有78人占比29.55%,选“留在家乡其他亲戚照顾”的有56人占比21.21%。其中孩子的受教育情况,70.8%的人选了“公办普通学校”,20.9%的人选“公办重点学校”,8.23%的人选了“私立学校”。经分析可得,选择回流的体的子女大多为留守儿童且在公立普通学校就学。老人赡养方面,有178份问卷选了“家里有老人”其中,选“3个及以上老人” 67份,“1~2个老人”的有111份,当谈及 “是否需要赡养老人”这一问题,选择“需要”的有134人,其余则为“不需要”,经分析可得该体大多都肩负着养老的义务。
(2)城市融入情况。职业类型方面,104 人从事旅游业下属服务行业占比 39.39%,95 人为个体工商户占 35.98%,33 人为公司职员占12.50%,24人处在管理层级占 9.09%,生产工人为 20 人占 7.58%,从数据可见,该体从事旅游服务业居多、个体工商户其次,较少处于管理阶层。工资水平方面,1000~3000区间的人数为48人,占比为18.18%,3000~5000区间有112人占比42.42%,5000~7000区间有62人占比23.48%,7000元以上有32人占比12.12%。工作时长方面,工作6-8小时的人数为48人占比18.18%,工作8-10小时的人数为189占比71.59%,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为33人占比12.5%。在职福利方面,“五险一金、住房补贴、节日福利、托育场所”被选择频率合计为33.71%、选“带薪休假”的比例仅9.46%,还有43.18%的问卷选择“无”,说明有回流意愿的体将近一半都没有享受到在职福利。住所来源方面,有133份问卷选择了“租房”占比50.37%、选“公司宿舍”的有85份占比32.19%、选“自己买房”的有34份占比12.87%,选“公司分房”的有12份占比4.54%,可见该体能自己承担买房资金的占少数。
(3)政策了解情况。对于问题“您认为乡村振兴对您自身选择回乡有关系吗?”112份问卷选了“有,但不是很多”,88份问卷选了“有且很大程度”,64份问卷选了“一点也没有”。对于问题“你觉得目前家乡最让你满意的地方是什么”,选择“公共设施服务的完善”与“医疗保障”的数量大
乡村振兴背景下女性农民工回流的意愿与动因分析
——以桂林市为例
郭 瑞,谭雪婷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越发重视农村地区的自主发展,对于农村的基础设施、整体规划、发展路径等方面都给予了资金、人才、技术上的支持,一大批优秀青年愿意返乡为家乡做贡献。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县镇一级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成效。文章主要研究女性农民工体回流意愿的强弱,以及回流意愿的动因,并思考该政策的提出是否对回流产生拉力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女性农民工;回流意愿;回流动因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12-10
[作者简介]郭瑞(2000—),女,河南漯河人,本科在读。
-238-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4卷第04期(总第504期)
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住房保障”。对于问题“如果您选择返乡创业,希望从事?”“服务业”“自主创业”的被选数量位居“农业”“工业”之前。从对乡村振兴政策的了解程度的问题设置,从答案能分辨出乡村振兴政策内容且对家乡近些年建设了解较广泛的有121人占比45.83%,对乡村振兴政策不够了解但对家乡改革了解全面的有74人占28.03%,对乡村振兴政策了解较少且对家乡改变知之甚微的有56人占21.21%,对乡村振兴政策和家乡改变一点都不了解的有13人占4.92%,这说明超2/3拥有回流意愿的体都对家乡的建设有过了解。
2.2 女性农民工回流动因分析
(1)政策流产生的拉力作用。乡村振兴政策对乡镇一级的经济发展和建设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从问卷数据显示,女性农民工大多都认为自己回流动因与乡村振兴政策所促进的家乡就业环境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覆盖,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兴办产业”,为返乡农民工开展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创新拓展产业形态和经营模式指明了发展方向。由于乡村振兴政策的贯彻落实,乡村地区的就业创业环境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使其对回流体的牵引力逐渐加强。
(2)家庭因素产生的比较利益。百善孝为先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这一思想已经嵌套在了国人观念里,在被调查的264位女性农民工体中,有178位选择了“家里有老人”这一选项,其中有134位需要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这说明养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产生了回流意愿。对于子女抚养问题,接近70%有回流意愿的受访者都表示子女非个人独立养育,而是由父母或外系亲属帮助抚养。再加上近些年,留守儿童逐渐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有学者调查发现他们往往存在学习较差、性格缺陷、缺乏亲情、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其心理问题介入少、行为偏差等方面的问题,孩子的养育问题成为了致使女性农民工回流的其中一个必要诱因。由于家乡物质条件、就业容纳度的改善,该体会发现在家乡就业、创业也能满足个人生活的需要,这使回流成为一种理性选择。
(3)城市压力积累的推力作用。上述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体并未受到职业福利优待。虽然国家一直在努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城乡居民一体化。但由于诸多不可控的因素,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农民工体依然无法在城市里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福利、公平就业待遇,部分素质偏低城市人口对入城农民工持有歧视、排挤心理,另外住房压力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热度持续走高,“生活难
、就业难、买房难、上学难”一直围绕着女性农民工的日常生活。随着家乡建设的节节攀升,饱受城市带来的各方面压力的女性农民工选体便产生了强烈的回流意愿。
3 相关建议
3.1 创新农村产业经营方式
当地政府应积极引导返乡创业者利用扎实互联网这个新型的网络渠道,鼓励并引导他们采用现今热销娱乐平台如抖音、快手、哔哩哔哩、淘宝直播的方式,将农业生产与线上销售结合在一起,使农村的优良农产品建立起自身独特品牌,扩大知名度,当产品的品牌建立起一定规模之后还可以拓展上下游与之相关联的产业链,利用产业化生产模式拉动经济增长,从而使女性农民工在农村有工作,生活有收入来源。
3.2 制定优惠政策,建立人才机制
一方面当地市一级政府应该给予返乡农民工一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投入、物资支援等一系列惠农的政策,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女性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另一方面,应建立起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对家乡有建设性发展价值的精英人才运用外出务工获得的思想观念、教育理念、新型劳动观念等资源优势给家乡创业者做好示范。
3.3 拓展岗位,提高就业容纳度
返乡回流后的女性农民工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如何就业。由此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需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背景,为回流后的女性农民工摆脱就业困境助力。同时,需积极开拓劳动力市场,联合妇联等组织开展多渠道、多方位、多区域的交流合作活动,逐步建立起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积极探索促进区域间妇女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搭建集“培训服务、信息服务、组织协作服务、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3.4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关责任主体应积极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以一体化公共信息平台为抓手逐步加大乡镇的社会保障的覆盖率,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福利。对于女性农民工这个弱势体来说,保障女性农民工的权利显得尤为重要,应加强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人身保险的建设,努力争取让更多的女性农民工逐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范畴。
3.5 加强农村妇女知识培训、培育创业观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农民工往往不具有现代化劳动观念,技能缺乏,只能从事低端的服务行业或者流水线生产行业,发展空间受限。为此当地政府应该作为牵头人让她们意识到提升技能才是立足之
本,一方面应通过开创业创新讲座、宣讲会、有经验的农商普及经验等方式为其传输现代化创业理念,引导女性农民工自身树立起文化建设的意识,帮助其实现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应该给处于迷茫期的返乡女性农民工提供一些专业化的建议,为其指明适宜的创业领域,并且可以利用金融手段,通过行为约束增强农户创业努力程度。
3.6 推进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优化创业环境
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要以遵循政策设计的供需匹配原则优化创业扶持的政策环境,同时坚持市场型创业环境与政策型创业环境改善并重的方针,营造以返乡创业农民工权益维护和风险预防、补偿机制为核心的创业保护环境。除此之外,利用农村的闲置土地建立运动场所,让村中的村民饭后有娱乐消遣的地方。此外,对于农村中的“空巢老人”,利用村中闲置土地建设养老院,让农村中的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可以在基层社区中建立互相扶持的机制,解决好女性农民工外出务工遇到的急难杂事可以处理的问题,从而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
3.7 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女性农民工返乡
农村大部分众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对于这个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下的相关扶贫政策给予充分认识以及理解,也无法真实看到这个战略实施背后潜在的发展的机遇。为此社会各界要加大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发挥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引导女性农民工回流,支持返乡后女性农民工创业就业,让更多
的女性农民工看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王健俊,玉琦彤,常宇星.女性农民工压力来源及其区域异质性研
究——基于我国东部10省市的微观调查[J].调研世界,2018(07).
-23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