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理想手抄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为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想读、会读、爱读,以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其终身受益。这也是摆在我们教学一线工作者首要的任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读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的教师,学习兴趣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忽视了学生的兴趣,而用一些”强加式”的方法来引导,会步入形式主义的教学误区。课前阅读,不仅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还要着力培养兴趣。如教《望庐山瀑布》,学生对唐朝诗人李
白的诗略有所知,但不完全了解。因此我指导学生课前做好认真的阅读学习,复习阅读《夜宿山寺》、《静夜思》等诗,扩展阅读并收集熟悉的唐诗,举行”唐诗诵读赛”,然后评评谁的唐诗搜集得多,读得好。这样学生发动起来了。情趣来了,让学生由读促知,由知生情,为授新课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会读
在授课过程中,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审时度势,根据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有目标的直奔中心,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因为一篇课文的阅读任务就是能从大量材料中筛选出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并把它集中起来,挑出课文的主干及课文的语言精华。关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有区别地阅读重要的信息,而并不是简单的对每字、每词、每句面面俱到的逐一理解。如《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接近学生生活,只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就能理解课文大意。这样,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