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和鱼的故事 心理学
一、教学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二、鱼牛的故事
欧洲有一则童话,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追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
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这就是所谓的“鱼牛”。
三、建构主义理论提倡:
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四、建构主义理论:
情景----社会文化背景。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他人的帮助、人际交流、讨论活动。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以至于意义的建构都有重要的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贯穿协作的全让程,它使单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体所有。
意义建构----学习者对当前所学的内容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的积累就形成认知结构。
五、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指导观察、思考。
2、提供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
3、操作实践探索,进行发现、探究学习。
4、组织协商讨论、分组合作学习。
5、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
6、意义建构,形成知识结构。
7、应用工具平台,开展创作实践。
8、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反馈。
六、为什么会有“鱼牛现象”?
1、学习者本身的认知心理与经验。
2、信息不足:描述信息不足,信息交流不足。
这个故事说明了在人们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中,创造性的机遇和危险并存。青蛙现象
七、教学中如何避免“鱼牛现象”?
1、进行学习者分析,帮助学习者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问题设置)。
2、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问题情境)。
3、促进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深层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