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心得体会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唯物史观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现, 是人类科学思想的最大成果之一.如同马克思本人所说;“要发现这种唯物的历史观 没有前提是绝对不行的.”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诸多著作中都有阐述,不同时期的著作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1、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初步形成唯物史观
马克思在做《莱茵报》编辑时通过与官方关于莱茵省议会林木盗窃案和地产分析以及摩塞尔农民状况的论战之后,开始逐渐探索经济问题.他认为自己当时“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所以通过在巴黎的进一步学习,于1844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手稿》.这篇文章指出
将市民社会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切入点.马克思借用“市民社会”概念鲜明地概述了市民社会作为生产关系是构成政治国家和其他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并不像黑格尔所说的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作为经济基础的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等上层建筑.将市民社会作为经济基础,顺着这个思路马克思引入了唯物史观.与此同时,马克思还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提出了生产分配原理,是马克思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重要前提.同时期的恩格斯发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状况进行了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综合,揭露了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
2、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史观的创立
《提纲》对费尔巴哈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明确了社会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作用.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整个唯物史观的基石,《提纲》正确解决了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同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成了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彻底清算.从论述人类历史的前提和社会政治结构同生产的相互关系,阐明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国家
的阶级实质,并对唯物史观做了概括性的论述.1844年马克思发表的《神圣家族》完成了对黑格尔派的彻底清算.批判黑格尔的唯心史观及其称众为“精神的敌人”,把众说成是“非批判的”、是消极被动的“氓”.阐述了无产阶级的重要历史作用.
3、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发展
《序言》从五个层面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性的表述.文章从宗教的批判到哲学的批判,从哲学批判到国家和法的批判到私有制的批判,逐步深入直到资产阶级社会关系,最终达到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这一最深层结构的批判.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从唯物史观切入剩余价值理论.其所蕴含的经济学的科学理论范式,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硬核”.1844年恩格斯发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原始社会的一部全面、系统的重要著作.它对原始社会的家庭关系、氏族制度、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科学探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以唯物史观阐释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提出: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产生了私有财产,因此形成了阶级和阶级对立;由于各阶级的冲突导致以血亲家族为基础的旧社会被炸毁,被组成国家的新社会所取代;家庭制度受所有制支配.书中指出指出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
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是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且日益与社会脱离的特殊公共权力,其作用是协调各阶级的矛盾.国家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阶级的消亡而消亡.本书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的重要成果,它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
二、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
费尔巴哈的提纲1、生产力决定成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里的生产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归誰所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这些显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来说它是一种物质关系,经济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五种生产关系: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下的生产关系,封建制下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和共产主义初始阶段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这些不同生产关系的更替不是由人类意识而定,是社会生产力状况发展所产生的.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活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意识即精神生活过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正是科学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才使自己的社会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演进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源和动力就是人类社会的矛盾.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落后的生产关系不能与之相适应,于是便出现了社会革命来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而代之以新的生产关系,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才能解决生产关系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
4、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人民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 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
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人民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众的事业,人民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唯物史观的应用
唯物史观的第一次应用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剖析.马克斯恩格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由此决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为了彻底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苦难命运,使自身和全人类获得彻底的解放,就必须拿起阶级斗争这一有力武器,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