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论文
浅析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论文
  一、问题
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5 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指出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历史,既是理论的发展史,也是无产阶级改变改变世界、争取解放的实践斗争史。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似乎被割裂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意识形态层面。另一方面是纯粹学术层面。从学术的层面上观察,中国的马克思研究并没有坚持马克思的实践性价值导向,流于空虚和浮泛。
  二、例证:日本经济理论学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以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为参照,反观我们的理论品格,问题即刻昭然若揭。他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层面上极其追求对于世界的解释功能,而他们的解释一定是归结于对世界的改造的。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为的是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问题,解决社会
义的问题,解决人的存在和生活的问题,而不是纯粹的理论问题。他们真正坚持了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精神、唯物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老老实实同时也是有担当地分析与剖解社会问题,并以思想家的精神高度和实践者的具体可行性,为社会运作提供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1959 年5 月,日本一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创立了经济理论学会,该学会自成立之日起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也有人称之为马克思经济学学会。该学会作为经济学的综合学会,以科学的、批判的态度,多角度地研究从经济学基础理论到现代资本主义诸问题的广泛领域。进入21 世纪,在研究市场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同时,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贫富差异以及其它各种经济的差异化及其日益加重的危害。其研究特是:作为经济学(政治、经济)的综合学会,超越个别专业,从经济学基础理论到现代资本主义诸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和讨论。把马克思经济学放在现代经济学各分支的基干位置,继承其资本主义批判与经济学批判的精神。尊重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多样性,提倡自由研究中的创造性发展。作为活动于社会中的学会,注重民主主义、人权、环境、和平研究,在社会正义和社会进步方面作出贡献。推进与世界上其它研究学会和研究者之间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学术交流。
  学会每年秋季召开一次大会,每年都设定一个共通论题。总体来看,举凡一切与日本社会、经济制度、生活生产等等相关的任何问题,都能在马克思主义者那里被思考、反思与论证。理论总是与现实紧密相关,发挥其解释与提供可行性方案的时代职能。
  例如,2007 年度,该学会第55 回大会设定的共通论题是“如何看视‘格差社会’?”针对其时在日本被学术界和新闻界广泛讨论的“格差社会”问题,深入分析探讨“格差社会的本质”、“全球化现代资本主义中社会经济格差的要因”等问题,并就“纠正‘格差社会’”问题进行政策性研讨。经济理论势必要回答:对所得与生产的不平等、社会经济格差与社会阶级的世代再生产这些问题应该作何分析?对于经济全体所得的形成与分配、个人间所得与资产的分配问题,从社会经济的观点统一分析,就应该形成一个必要的理论框架和纲要。2008 年在九州大学召开的第56回大会的主题是“次货危机与全球资本主义的走向”。于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债务不履行)问题涉及欧洲,欧美的信用收缩螺旋式扩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此为焦点,本次大会基于对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对全球化现代资本主义影响的分析,从多个层面全面把握“全球化资本主义”的构造与问题点。
  2009 年,学会在法政大学举办“学会创立50 周年演讲会暨小组讨论”,题目是“变革期与政
治经济学的课题”,次年(2010)召开的第58 回大会的共通论题就顺理成章地设定为“社会经济组织的变革与政治经济的课题———日本改变吗?”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导致的实体经济大幅收缩、甚至以雇佣危机为契机的新自由主义(或金融资本主义)历史宣告结束之后,以日本为舞台,如何立足于对后新自由主义的构想与范式的追求,探索社会经济组织新的可能性与变革的方向?此次研究和讨论日本问题的语境是,日本经济不再是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随着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平衡的崩解,世界实体经济的重心正在移向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四国,导致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这正是探问日本的现状与明日变革的可能性的语境。换言之,此年的论题就是,以新自由主义历史性的破灭、金砖四国的跃进引起的世界经济构造的变化为背景,探问“我们应该怎么办?”从“变革”的`视角探问社会经济组织的现在与可能性,成为“经济理论学会”的共通论题还是第一次。这可以说是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精神在现代语境中的苏醒和尝试。现在的日本,“古老的东西”早已经灭亡,“新的东西”尚未见曙光。此所谓“古老的东西”,就是以大企业为中心的出口主导型成长、由自民党政权主导的通过公共事业达成的再分配政策、还有小泉政权试图打破这种经济系统组织方式的穷途末路状态的新自由主义的构造改革。2009 年的历史性政权交替,给国民提供了变革“古
老的东西”的巨大期待。但是,无论是今日所谓的“绿新政”这一新产业政策,还是雇佣保障、生活保障等的劳动市场、福利政策,抑或是与此紧密相关的庞大的财政赤字克服的努力,都显得前途渺茫。日本学界深刻地认识到,过去这些个领域与问题的分析十分不充分。如何打通这种闭塞状况,寻求在金融、雇佣、福祉、环境等方面问题上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就有讨论的必要。他们要追求的是后新自由主义范式的日本版,或者说,超越福特主义与金融资本主义的另一类新的经济生活方式。
  延续过去三次的大会论题,2011 年的大会也是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以新的视角分析08 年恐慌极点之后出现的经济金融危机,所以2011 大会论题就成为:“全球化形势下的经济金融危机与国家———以新金融、财政政策的展开为中心”。现在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源于金融领域全球化的显着进展,所以对应这次危机需要国际间的政策协调。然而,很容易观察到,这种危机对应政策的内在实质,首先是以主权国家自身的国内政策为前提的。在金融政策领域,从非传统金融政策到“信用缓和政策”,这种“不换制”(中央银行是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下的中央银行信用的“有限度性”被扩大了。虽然现在在很多国家都在探索其改变央行信用扩大这一弊端的方法,但是,在危机时期对于中央银行信用的意义与限界的摸索似乎还只是在实验室里进行。那么,以新金融、财政政策的展开为中心探讨全球化下的经
济金融危机与国家问题就有了现实指对性。比如,探讨“美元流动性危机与基准货币的更替”、“全球化语境下泡沫连锁的形成与崩坏”,“经济、社会、政治的危机与财政”等问题。与此相关联的问题有:经济的全球化与产业结构变革,从世界经济的长期趋势看今后的经济社会,新自由主义国家、福利国家与霸权交替期的国家间纷争,目前的财政危机的现状与原因及其对策,世界经济危机,全球化与经济危机等。研究的问题涉及以下诸多领域:金融与证券、亚洲経済、社会主义与劳动、资本积累与所得、信用理论与金融的不性、成长与分配、服务、数理马克思经济学、战后世界与日本资本主义、性别、环境的政治经济学、企业与流通等。
  东日本大震灾后,2011 年4 月6 日,经济理论学会在《季刊经济理论》上全文公开发表“关于东日本大震灾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声明”,提出应该对此前的防灾体制与救助、恢复、支持体制,对核电政策的形成与事故防止政策等进行全面检视,呼吁必须重新评价这些问题。而且,确认“救人于苦难之中使社会与人人的生活获得”这一作为经济学学问的本性的本质性规定,配合此次震灾的受害、复兴问题,从经济理论的深度研究“日本经济问题”,是当前的急迫任务。这样,2012 年第60 回大会的主题也就成了“大震灾、核电问题与政治经济学的课题”,探讨经济学在大震灾、核电问题上必须发挥的应有的配合作用,以
及由此而生出的一系列经济学课题。其一,资源、环境、能源问题。体现于共通论题中就是”现代资本主义与资源问题“。其中,又进一步思考基于现实问题拓展经济学研究的框架与内容的深化问题。其二,与经济学学者和公共意见的决定、政策转换相关的问题。从德国”脱核电“的转换历史来看,以各个领域广泛的讨论的积累成果为基础,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准备,日本学术界应该在理论上迅速应对现实问题并形成成果。
  2013 年度経済理论学会第61 回大会“如何看待全球经济的地壳变动?”雷曼兄弟危机已经过去了五年。其间,在美国与欧盟,金融危机的直接后果表现为银行平衡表的毁损。为这一病源而采取的公有资本的注入与为遏止经济的螺旋式收缩而进行的财政出动导致的巨额财政赤字,使得很多地方产生了政治纠纷。这就是循环往复的危机的根源。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使用中央银行的“非传统政策”、换言之从来都是被禁用的那种手法,勉勉强强地保住了现在的小康状况。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金砖四国与东盟等,雷曼危机后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一时间,其经济生长被期待为为世界经济再生的起爆剂。但是,从2012 年末那一时点来看,这些新兴国的增长率也一齐钝化,决非可以乐观的状况。尤其是中国,不只是成长率的下降,由于它迎来了“刘易斯拐点”导致工资上升,五年内其劳动力人口将到达峰值,而且,又面临着为防止通货膨胀而采取的金融政策却又会导致泡沫
经济的破灭这一两难选择。基尼系数(据本年度西南财经大学的调查)已达0.61,格差社会的不性加重,可谓是乌云笼罩。虽说是新兴国,但其坚如盘石的经济成长却风光不再,给人世界经济深度陷入混乱与迷茫的印象。次贷危机五年后的今天,明了如何重振陷入混乱和迷茫的全球经济,其间发生的经济的地壳变动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正是目前急需思考的重要课题。而且,立足于全球资本主义的地壳变动的原因,研究与思考这个原因问题现在如何解决还是以不解决的状态被推迟,以及经济地壳的分布与各个国家、地域的对应,也必须详细明了化。如此,今后的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才能被预期和展望。进而,把握全球经济的地壳变动的理论框架才能形成。
  2014 年度経済理论学会第62 回大会于2014 年10 月份召开。主题是“经济理论的现在:作为对抗轴的政治经济学”。几年来,现代资本主义孕育出来的现状诸问题、全球化的正负两面性体现的构造的遗产、雷曼危机以后的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金融的脱缰暴走、雇佣关系的不化、企业收益构造的变容)”、进而东北大震灾与福岛核电危机示现出来的现代社会根源性课题等,共通论题都能及时地正确把握与应对,并不遗余力反复研究。尤其是围绕核电问题,改造近代(资本主义)的技术与管理、利用的消极的构造并予以更正改善,正是我们不遗余力深刻反省的理论课题。在此意义上,继续固有的理论和现实关注并作出理
论批评的努力,仍然是必要的。目前重新回顾“面向现实的执着的理论批评”所达到的理论前沿,虚心确认“经济理论的两面”,坦诚接受这些努力达到的结果与界限,应该成为今后的研究课题。具体的操作中,可能应该稍稍限定“经济理论”的内涵,所以确定了“作为对抗轴的政治经济学”这一题目。
  众所周知,经济理论学会的特征是,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考,也不是关起门来就特定的概念或理论框架进行虚幻的形而上学精研,而是广泛地就经济学的思考一般及其可能性的前沿问题进行联合协作研究。所以“作为对抗轴的政治经济学”这个题目,就具有一定的宽度限制和多样化形态。“政治经济学”这种概念自身,就肩负某种历史的重担,学者们的思考也必须受这种初期条件的制约。近代的经济理论诸派,并不是都标榜为“政治经济学”的。立足于自己的学问研究课题,经济理论到底如何认定,决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说来,所谓“对抗轴”,就要通过对自己立足的理论前提的反省与探究,来决定自己的立足点与对抗面。围绕经济、社会、教育的制度化的或者正在被膨大化的知识的外部装置与异质的思考,如何设置自己的致思方式与问题才是可能的———这种建构并能够相互切磋对话的知识生成方式,正是所有研究者的期望。
  历史地看,经济理论学会合乎时宜地、果断及时地组织研究了经济危机、雇佣流动化、震灾受害与核电问题等现代资本主义产生的现存难题。从理论文本和发言过程表现来看其学术性经验,其现状分析的方法、概念的设定、思考的组织,总之在政治经济学中使用的理念与形式,变得越来越精致洗练了。从经济理论的内在理论构建与学界反应出来的这些富贵经验,可以观察:政治经济学的内在实质性研究到底达到了何种程度、哪个问题点仍然是未决的课题,或者说,对抗与协作讨论是可能的吗,如果可能条件具备吗等等,这些问题都在此次大会的议题中得到充分讨论。
  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实践品性
  从以上的分析与展示可以看出,作为日本最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与中国、前苏联乃至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相比,经济理论学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独特的内容设定标准和研究思路。那就是:紧紧扣住社会历史的发展现实,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品格,以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批判与怀疑的精神,对当下出现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政治问题进行全面综合且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对策。所以,在一个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国家里,在马克思主义不时受到
政权打压、至少是不支持的文化政治语境中,马克思主义者能够存活,并且在某些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者开出的药方还能为当权者采用和尊重,为社会发展带来光明与进步,与他们的这种实践品格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