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1、什么是世界观:(概念)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2、什么是哲学?(概念)
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宗教的本质特征,哲学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宗教也是一种世界观,其本质特征是对神的信仰。与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宗教不同,哲学通过理论的逻辑力量来表现它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4、艺术的本质特征,哲学与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人与世界之间的丰富关系的。艺术作品也蕴含着对世界的根本理解。
与哲学是把握世界的理论方式不同,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审美方式,以艺术形象表达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和感受。哲学通过逻辑论证以理服人,艺术则通过艺术形象以情感人。
5、科学的本质特征,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实证地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在相当长的过程内,科学以为分化的形态包含在哲学母体之中,哲学和科学的成长过程,就是科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运动的具体规律不断地成为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则通过对各门学科的概括和总结,从总体上把握世界。哲学即必须立足于具体科学,又必须保持对具体科学的超越性,揭示科学活动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总结和概括科学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科学成果转化为哲学理论,而且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哲学自身。
6、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的内容及意义。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源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的矛盾。
内容: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人的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的目的、人生价值的理解具体表现为对生死、祸福、荣辱等问题的看法。
意义:人生观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处于重要地位,肩负着构建人的精神家园的使命。人不只是生物意义上的存在,更主要还是社会意义上的历史存在。
7、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世界观从根本上规范和指导人的全部活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观,把握人的存在方式、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自由与必然、理想与现实、有限与无限的关系,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科学的人生观。
第二节 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答)
哲学从总体上把握世界,对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出根本性的解释,始终包含和存在着一个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是什么?(简答)
两个问题分别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和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是什么?(简答题)
能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能否坚持意识反映存在的唯物主义的可知论,能否坚持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就能成为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
4、 哲学基本派别有哪些?
全部哲学理论,依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为唯物主义和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5、 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概念)
凡是主张物质是本源,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都属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其基本形式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6、 什么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以自然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它的主要缺陷是把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7、 什么是近代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
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局限性:一是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过程最终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规律加以解释;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三是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即自然观的唯物主义而历史观的唯心主义。
8、 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有哪些派别?(概念)
凡是断言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都属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费尔巴哈的提纲
派别: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主观唯心主义,二是客观唯心主义。
9、 什么是客观唯心主义?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概念)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感觉、心灵、意识、观念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依懒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的存在,并把物质世界说成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
10、 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主要根源是什么?(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简答题)
认识论根源:如果“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就会导致哲学唯心主义。
社会根源: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颠倒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是哲学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重要社会根源。
11、 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的相互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本体论问题和认识论问题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什么是不可知论?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哪些?
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个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不仅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者,而且绝大多数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
在哲学史上,凡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及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做出否定回答的哲学理论,都属于不可知论。
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休谟和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
13、 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由于传统哲学通常是以这种方式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真理”,因此人们往往把传统哲学称作“形而上学”;二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即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
14、 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简答题)
三种形态指:古代朴素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根源是什么?
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已在欧美一些国家取得决定性胜利,人类社会也开始由地域性的历史转向世界历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开始为自身的阶级利益而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自然科学前提是什么?(简答题)
恩格斯所说的“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转化定律,以及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基础。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科学前提是什么?(简答题)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科学前提。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既包括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又包括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5、 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哪部著作?
1845年春,马克思写下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是在这个文件中,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对全部旧哲学作了纲领性的批判。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思想予以深入的探讨和全面的阐发。
6、 哪两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式创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史上实现了一次彻底的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式创立。
7、 哪两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
1847年出版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
开问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论述题)
与旧哲学掩盖其阶级实质并局限于抽象的理论主题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与旧哲学只是“解释世界”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观点,它不仅要求在理论上解释世界,更强调在实践中改变世界;与旧哲学的唯心主义、不彻底的唯物主义以及形而上学观点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是什么?
马克思、恩格斯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一历史任务并对实现这一历史任务作出深刻的哲学论证,从而使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
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部旧哲学的分野?为什么?
科学的实践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部旧哲学的分水岭,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决定性奠基的确切标志。
实践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既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体的、能动的活动;在这种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获得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没有这样一种物质前提,人类的实践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任何其他活动都是根本不可能的。
4、 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论述题)
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方面。在自然观中,它在确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实在性的同时,确认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础;在历史观中,它确认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历史无非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展开;在辩证法中,它在确认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同时,确认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否定性的辩证运动,而思维的辩证运动是以之为基础的;在认识论中,它确认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价值论中,它确认实践是价值关系形成
和发展的基础,认为真理与价值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其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