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高等教育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曾言“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1]
。教育是人的教育,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知识的传播,更是心与心的交流,因此,探究教育就要先探究“人”,只有对“人”的理解深刻,才会有温情而艺术的教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了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这一观念的理解,李德顺和倪寿鹏在《从人的本质到人的价值一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强调《提纲》中人的社会关系本质的论述不是对人的本质的一个定义,而是一种方法论的表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看法是方法论而非认识论,这对我们的实践具备很强的指导意义[2]
。在具体指导层面,有学者认为“从横向上来看,了解一个人,必须首先考察他所形成的一切关系,例如,家庭关系、阶级或阶层关系、工作关系等各种关系,只有综合考量这些关系,我们才能认识到这个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因此,该观念指导我们从了解学生社会关系总和的角度出发,探究人,继而探究教育[3]
本文从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两个主要体即教师、家长体出发,探讨两体由于与受教育者缺乏交流,对学生人本质缺乏了解而产生的教育问题。
一、教师体与学生缺乏交流而产生的教育问题(一)课堂教学质量降低
师生缺乏交流问题在本科生教学中最为严重,大学教师处于重科研、轻教学的薪酬制度下,使得本科生教学中经常出现:大学任课老师上完课夹包走人,很少在课下与学生一起谈学习、谈理想、谈人生;使得学生在大学里除了上课时间,见到授课老师的机会微乎其微。高校教师与学生极度缺乏交流、不认识自己的学生、不了解一代代学生的社会环境,用同样的教学思路对待不同年代的学生,不根据学术前沿与学生的情况控制课堂而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是无法开展能够传播思想、使学生受用的高质量课堂的[4]。
而在中小学、高中,情况也不容乐观,70-80人的大班额问题使得教师无力与每一位学生进行及时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心理困惑,这就造成了教师无法因材施教、无法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只能通过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授课、布置作业,而这种教学现状无疑难以取得充分的教学效果,带来课堂质量低下问题。
(二)学生缺乏情感上的陪伴
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中批判名校学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剖析原因中感叹“教授和学生在大多数学校已经建立了一种默契,学生尽量少学习,教授以学术研究为荣,尽量减少授课的投入”,教师是学生最初了解大学的来源,也是道德教育的榜样
费尔巴哈的提纲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其中有很多观点对教育都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本文摘取文章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从教师体、家长体出发,探讨两体由于与受教育者缺乏交流对学生人本质缺乏了解而产生的主要教育问题。
关键词:人的本质;社会关系;交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教育的启示
——基于人的本质与交流
高雅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5]
。而教师与学生失去交流、不了解学生也就意味着很少有以谈话、
辩论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学科精彩、思维力量以及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的机会。如此,学生难以对大学生活、对学术产生追求,也不懂得思维的价值、学者的风骨,而这才是大学教育里最重要的东西。
离开了与学生的交流、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本质的特点,是无法取得温情而又因材施教的教育的。如今,“互联网+教育”受到批判的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师生情感上的交流、成长路上的陪伴,而在教师对学生缺乏交流与了解的境况下,我们在进行的无非是真人版的互联网教育。
二、家长体与孩子缺乏交流而产生的教育问题(一)无法觉察孩子成长问题
很多家长年轻时一心挣钱养家,对孩子的教育停留在简单的要求层面,缺乏及时沟通。而孩子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家长不通过了解其社会关系进而了解孩子,是无法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提出期望与要求,更无法与孩子寻共同的交流话题、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需要的。而父母如果能与了解孩子、与孩子有充足的交流,就能从交流中觉察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朋友,帮助其正确面对、寻解决办法,树立合理目标。
(二)批评教育失效
孩子处于多元社会关系之中、受着多元因素的影响,但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由于一时气愤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大多就事论事,有时还会产生误会。在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批评措施通常不仅
不能达到效果还会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我们在进行批评教育时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要看到其背后因素,反思交流是否到位、了解是否全面,这不仅仅是家庭教育需要的,也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考虑的。
参考文献:
[1][法]卢梭,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62.
[2]李德顺,倪寿鹏.从人的本质到人的价值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一个关键问题[A].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宄基金会.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9.
[3]孟林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人的本质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4]位京京.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9.[5]德雷谢维奇,林杰译..优秀的绵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59.
作者简介:
高雅(1998年—),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专业: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