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下)法制博览法制园地
贯通两岸世界的桥梁
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
李树静1,2
1.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党校,北京102100;
2.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2488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批判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阐释了马克思以实践观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提纲》作为贯通彼岸世界和此案世界的桥梁,不仅在历史上作用巨大,在当下仍为解决理论和现实问题指引价值观和提供方法论。
关键词: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人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D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4-0194-02
作者简介:李树静(1982-),女,内蒙古赤峰人,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党校,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社会学。
一、《提纲》简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就的,原名为《关于费尔巴哈》,但当时并没有付印,直至1888年恩格斯在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时才把《提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并改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名。
(一)主要内容
《提纲》共十一条,主要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并以实践观为核心正面阐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本思想。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三方面:一是阐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二是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阐述历史唯物主义若干基本观点;三是批判旧哲学只是为了解释世界,而建立在实践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二)历史地位
《提纲》文如其名,仅仅是提纲挈领地列示观点后予以简单阐释,并未深入论证,但却囊括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此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二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提
纲》的基本思想做了全面论述。由是,《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基本形成,所以恩格斯称《提纲》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①。
二、《提纲》对法学研究的现代价值
(一)《提纲》为法学研究指引价值观
《提纲》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即人是社会主体。那么,究竟何谓“人”呢?马克思分析认为“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子于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②正因为如此,致力于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法学理论只能围绕人本身———国家和社会来进行,所追求的初级价值目标是实现法的价值,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尽管《提纲》为法学厘清研究对象———国家与社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法学侧重于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制度规范层面,在现代法治社会,制度规范有其特定的代名词———法律,所以法学研究决不可抛开既有法律条文本身,否则就犯了唯心主义的弊病,研究成果也必然如同空中楼阁,无法落地生根。此种观点自然契合于规范主义法学派的观点,但是若要实现《提纲》所确定的法学研究初级和终级价值目标,却不能固守规范主义法学派所倡导的研究范式,毕竟现实的社会关系乃网状结构,涵盖人与人之间方方面面的多种联系,既然法律承担的职能是规范社会关系,那么法律本身便无法实现完整意义上的自洽从而独善其身。《提纲》正是在此意义上为法学研究指引价值观。
(二)《提纲》为法学研究提供方法论
《提纲》的核心观点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法学理论成果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主观认识,此种主观认识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践进行检验,所以法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
1.法的起源验证了法学的实践性
学术界讨论法的起源这个话题时,基本上都以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论述作为权威论据。恩格斯在研究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后认为“在社会发展到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的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③可见,古代原始社会已经普遍存在习惯法,在国家产生之后,虽然法的制定主体发生了变化,习惯法为国家法所取代,但是正如现代法治观念的倡导———法律仍是民意的体现,缺少了社会成员的能动参与,法学也就失去其研究对象。
2.法的作用体现出法的实践性
习惯法是团结全体氏族成员、维护氏族的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规范④。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和国家也相应产生,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开始带有阶级彩,但规范和指引社会成员行为仍然是法的最重要作用之一,体现出法的实践性本质。
三、《提纲》为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⑤。《提纲》抓住了物质和意识之间关系的本质,到沟通二者的桥梁———实践。迄今为止,《提纲》所提出的理论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既然哲学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提纲》也必然能够为解决当前社会现实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一)《提纲》可解决部分社会科学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的问题(下转第196页)
·
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