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燃理想日子》有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观《点燃理想的日子》有感
观《点燃理想的日子》有感
最近,自己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点燃理想的日子》这部纪录片,看后感触颇多,用孙玉胜的话来说,就是这不仅仅是一个栏目,更是一人、一种精神、一个时代。一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平凡的生活,为了给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个有分量的交代,义无反顾的走进了一个他们认为最能够放置自己生命中最年华的地方。
这些年轻人是伟大的,他们的勇敢值得现在所有的传媒行业从业者去学习,他们“叛逆”了过去的电视形式,借助央视体制内的条件呼应央视体制外的因素,从而在那个年代的央视内部掀起了一股变革——把宣传变为传播。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这部片子记录了《东方时空》栏目创办初期的艰辛以及主创人员们在做这个栏目时难忘的经历和感人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都感觉创新的条件就是时代给的,然而却有一大批更有理想的年轻人,他们要一个地方来发挥他们自身的独特才能,更要在那个年代的媒
体领域中树立一种能说真话,能够表达自我以及把媒体人的理想传达给公众而不受很多约束的创新精神,他们要用新媒体创造出新的传播方式,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和时代结合在一起,于是便谱写了《东方时空》的传奇。
《点燃理想的日子》不仅向我们讲述了《东方时空》栏目组的经历,更向受众深度接受了《东方时空》栏目,它不仅仅是一个栏目,更是一种精神。其实在现今,有很多新创造出的新闻样式在满足今天的受众诉求,而作为满足那个年代受众诉求的《东方时空》已然伴随着互联等新媒体的崛起而逐渐没落了,但是它的情怀依然渗透在中国的电视媒体中,它所代表的精神依然树立在中国的传媒领域里。
那是一段互相温暖的时光,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真诚希望当今所有的媒体人都有并保持着同样的底——关于创新、关于开拓、关于理想与激情、关于自由和平等。
第二篇:观《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有感
观《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有感
最近看了一部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是根据王朔的小说《玩的就
是心跳》改编,导演叶京。它讲述的是一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生长在北京某军队大院的孩子们所共同经历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往事。剧中以五、六十年代生人,在青春的岁月里经历的非常年代大变革时期作为背景,展现着青春不同的侧面。
该剧以主人公方言的回忆为视角,展现了他们这一代人的青春经历。他们的青春里有友情,有爱情。他们的经历中有幸福,有痛苦。他们的生活中有发达,有落魄。感觉他们的生活很带劲,很刺激。一不小心就被他们的生活情调给吸引。化大革命给了他们不一样的童年,他们没读过多少书,用剧里的话说是“不用学那些长大之后注定还是要忘记的东西”。他们可以理所应当的从小一起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人身上吐痰玩。他们狂傲不羁,以“把女孩”为乐,用打架消磨时光。长大后,改革开放的推动,市场经济的浪潮将他们送到了广州。他们做生意,他们一起忽悠别人,他们一起被别人忽悠。在广州这片天地,友情、爱情、金钱相互较量。在生活面前,他们以青春为代价乱着,肆无忌惮的乱着。
关于友情
我很羡慕他们那个年代的友谊,感觉很真实。他们把友谊看得很重,为了友谊,他们可以
不顾一切。卓越为了高洋失去了生
命。当高洋背弃朋友时,他被所有人憎恨,我想这也是友谊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他们把友情看得很重,所以在乎。多年之后,高洋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当他跪在卓越的墓前时,他们原谅了高洋,还是因为友谊。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拥有这个美的东西呢?曾经和一位混迹于官场的叔叔聊天,他说:“官场上没有真正的朋友,因为今日的朋友可能就是将来的敌人。”在感叹为官之道的同时,不由得想到:其它职业不也是一样吗?工作中,我们关注如何处理与上司,与同事的关系。这不是在伪装自己吗?想想自己每天交往的都是戴着面具的人,生活于尔虞我诈的环境中,是多么悲哀啊!很多人都寄希望于在学生时代能交几个挚友,但是李商隐就曾经吟诵“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时间的流逝,可以带走的东西很多,很多。
关于爱情
这部剧中的感情关系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剧中出现的三位主要女性人物和六位
男性主要人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感情纠葛。也许是应证了那句话:“因为年少无知,所以太容易把欲望当成爱”。我想剧末子姗的一句话应该是对剧中感情关系最的总结。她说:“你们因为青春年少,纵然有理由去放荡,但是没有理由不去洁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