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反”手法
古典诗歌中的“反”手法
古典诗歌中“反”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别具魅力。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数字电影一、反比喻比喻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修辞手法,它靠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喻体为生动、浅显、具体、简洁之物,以达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之效。但古典诗歌中却常用抽象的事物作喻体,来描摹具体形象。例如秦观的《浣溪沙》中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人以无形无态的“梦”来比喻零落自在的“飞花”;以无声无的“愁”来比喻无边无际、细如牛毛的“雨”。以抽象比喻具体,使读者在调动自身真切感受的过程中,领会“飞花”的轻盈,似梦一般不可触摸,不可把玩;感受“丝雨”的细碎,如脑际心头的愁绪,缠绵不绝,如缕如烟。比喻新奇而又准确传神。
二、反客为主也可称为以彼写此。就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不从自己写起,而是从思念对象写起。通过写思念对象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正意反写,相反相成。杜甫的《月夜》之所以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今日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人事制度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身困敌人手中,心想远方妻儿,仰头望月,寄情于此,抒发诗人对远方妻儿的思念之情。可是,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抬头见明月,低头思亲人,而是从对面写来,想象出一幅妻儿月下思亲图。诗中洋溢着妻子思念丈夫之情,而诗又出于丈夫之手,自然可以使人感知丈夫忆念妻子之情。诗人一改从正面落墨写对家人的思念,而从反面涉笔,别开生面,自辟蹊径。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这种表现手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天津大学校历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家乡兄弟登高插茱萸的行动,写兄弟怀念远行在外的自己,实际上表露了自己怀念兄弟之心。现代诗歌继承了这种表现手法,例如现代诗人沙鸥的《新月》:
新月一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红,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诗人突破传统的正面写法,通过展示故乡浓浓春意,描写亲人因思念情切以至入梦,把自己与亲人的彼此思念之情写得委婉含蓄,真切感人。
三、反景也叫以“乐景”写“哀情”。“诗言志”的写作目的和含蓄的表现手法,使古典诗歌往往借助物象来抒发情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物象与情感之间的规律化的对应关系:欢乐之景,表达欢乐之情;忧伤之景,表达忧伤之情。但诗人又往往突破规律,以“乐景”来写“哀情”,表达心中难言之哀,难传之痛,形成诗歌中的“反景”现象。了解了古典诗歌的这一规律,就不会在诗歌景与情看似的“矛盾”中犹豫不定,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例如杜甫的《绝句二首》之二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诗人面对灿烂的美景,流露了迟暮飘零,归期遥遥的感伤之情。也正因为眼前景的勃勃生机,才使飘零在外的诗人心底的忧伤凸现出来,形成强烈的自怜与自哀。景与情之间的反衬关系,使诗人的感伤之情倍感沉郁。此诗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的代表之作。
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花儿含露开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之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亦生情:花儿露珠晶莹,就好象花儿泪凝眼角;飞鸟啭鸣,也好似鸟在惊啼。突出了诗人悲痛的深切。
了解古典诗歌中的这些“反”手法,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读懂诗歌。
凯歌舞蹈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香干炒肉的做法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金牛女水瓶男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
《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
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