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试卷部编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③无所出。俄④有老父⑤至,日:“吾非圣人,但⑥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⑦入?”遂⑧依而截之。
——选自《笑林》
(注释)
①鲁:鲁国。
②初:起初,开始。
③计:计谋,策略。
④俄:一会儿,不久。
⑤老父(fǔ):对老年男人的尊称。、
⑥但:只。
⑦而:连词,表承接,然后。⑧遂:于是、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鲁有执长竿人城门者 执: __________
(2)俄有老父至 至: __________
(3)何不以锯中截而人 以: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老父的话有道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竿人”可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①涉:过,渡。②遽:急忙,立刻。③契:用刀雕刻,刻。④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⑤所从坠:剑落下的地方。⑥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1]对“刻舟求剑”中“求”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寻 B.要求 C.请求 D.追求
[2]对“舟止”中“止”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脚 B.停止 C.阻止 D.中止
[3]对“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的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行驶的是船,而不是剑。 B.船已经行动了,剑还没有行动。
C.小船已经可以了,而剑还是不行。 D.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
[4]与“刻舟求剑”的寓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A.自相矛盾 B.亡羊补牢 C.守株待兔 D.揠苗助长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l)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遵循这种变化。(______)
(2)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______)
(3)不要随意去批判别人,认为别人都是一无是处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______)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训练。
荀巨伯①探友
荀巨伯远②看友人疾,值④胡贼攻郡。友人语⑤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⑥,子令⑦吾去,败义⑧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⑨?”贼既⑩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⑪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⑫?”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⑬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⑭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⑮有义之国!”遂班军⑯而还,一郡并获全17。
——选自 《世说新语》
(注释)
①荀巨伯:东汉人。
②远;从远方。
③疾:病。
④值:恰逢。
⑤语(yù):告诉。
⑥相视:看望,照顾。
⑦令:使,让。
⑧败义:损害道义。
⑨耶(yé):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⑩既:已经。
⑪一:全,整个。
⑫独止:一个人留下。
⑬委;舍弃,抛弃。
⑭相谓:相互议论。
⑮入:侵犯。
⑯班军:回师,撤军。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今死矣,子可去(离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B.贼既至(既然)
C.一郡并获全(全)
D.遂班军而还(撤军)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加点字词。
(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_________
(2)贼既至_______
(3)不忍委之______
[4]“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荀巨伯这句话体现的美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节选)
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其姓字②。宅边有五柳树,因③以为号焉。闲静④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⑤,家贫不能常得。亲旧⑦知其如此⑧,或⑨置酒⑩而招之。
(注释)
①何许:什么地方。
②姓字:古人有姓、名和表字。
③因:因此,因而。
④闲静:安静,没有什么欲望。
⑤甚解:刻意求深的意思。
⑥嗜酒:非常爱好喝酒。
⑦亲旧:亲戚朋友。
⑧如此:指喜欢喝酒而又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⑨或:有时。
⑩置酒:准备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________
(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或:________
[2]请你说出五柳先生的名号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请你简述他的几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商鞅①立信
商鞅令②既具③,未布④,恐⑤民之不信己,乃⑥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⑦民有能徙⑧置北门者予⑨十金⑩。民怪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⑫予五十金,以明⑬不欺。民信之,卒⑭下令。
——选自《史记》
(注释)
①商鞅(yāng):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
②令:指变法的命令。
③既具:已经具备。这里指制定完备。
④未布:尚未公布。
⑤恐:恐怕,担心。
⑥乃:于是。
⑦募(mù):广泛征求。
⑧徙(xǐ):搬,迁移。
⑨予:给予,授予。
⑩金;古代货币单位。
⑪怪;感到奇怪。
⑫辄(zhé):立即,就。
⑬明:表明。
⑭卒:最终。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商鞅令既具(_________)
(2)乃立三丈之木(_______)
(3)辄予五十金(________)
(4)卒下令(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民怪之,莫敢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文看,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与诚信有关的故事?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注释)毫端:细毛的末端。
[1]说说加点词的意思。
(1)近鉴毫端  鉴: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何面目  面: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尔何能居我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加个标题,写在之前的横线上。
[4]这篇小古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各自叙说了自己的________。
8. 课文精品回放。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请写出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志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伯牙“破琴绝弦”的做法是如何看待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
[2]两个小孩辩论的问题是(  )。
A.太阳是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 B.太阳是早上大还是中午大
[3]一儿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这样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一儿的观点是“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他这样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是两个怎样的小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言文阅读。
1王行思爱马
1 有富民王行思,尝养一马,甚爱之,饲sì秣mò甚于他马。2 一日乘往本郡,值夏潦lǎo暴涨。3 舟子先济jì马,回舟以迎行思,至中流,风聚起船覆fù。4 其马自岸跃入骇hài浪,接其主,苍茫之中,遽jù免沉溺。